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47章 张书夜斩寇数千,朕甚喜再闻佳音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247章张书夜斩寇数千,朕甚喜再闻佳音</P>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P>

下午未时,在艮岳雁池举行完了祓禊春浴后,赵吉率领众妃离开艮岳的雁池。</P>

赵吉在归途中,望了一眼东南方向,非常憧憬地说道:</P>

“今日,身在东南泉州的童贯,应该率众乘船,如期出海远航了吧?!”</P>

侍候在赵吉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立即拍马屁地说道:</P>

“请官家放心!假海王童大人怎敢不遵官家旨意呢?其必然会如期出海远航为官家寻回三宝的!”</P>

赵吉满意地点了下头,道:“朕量童贯也不敢抗旨不遵!”</P>

……</P>

此时,众妃嫔心满意足地回到后宫,</P>

赵吉却在一众随从宦官和宫女的簇拥之下,去往前院的文德殿内,开始批阅各地送来的奏折。</P>

赵吉看到,地方上的很多州府送来的折奏中,多有描述当地出现祥瑞的事物;</P>

例如有人在野外看到了白狐、白鹿,赤兔等等;</P>

还有的地方天空出现了彩云,地出甘泉等等;</P>

甚至,连某地的老母猪生出了一窝十八只小猪崽,也给凑合成了祥瑞之事,上报来了……</P>

“哼!”赵吉对这些地方主官上报祥瑞的奏折,皆是嗤之以鼻。</P>

“这群地方官,不想着为国为民办实事,一天天竟是挖空心思,想着弄这些所谓的祥瑞之事糊弄朕!”</P>

赵吉骂着,将各地上报祥瑞的数本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御案之上。</P>

“拍!”的一声,吓得侍候在身边的大宦官梁师成一哆嗦。</P>

梁师成赶忙跪下拾起从御案上滑落掉在地上的几本奏折,他小心翼翼地劝道:</P>

“官家息怒!官家息怒!”</P>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怒气也消了一半。</P>

穿越者赵吉知道,这也不能全怪地方官。</P>

这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P>

他知道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并不觉得他自己是一个大昏君,反而自认为是一个贤明的圣君,非常愿意听各地上报祥瑞之事。</P>

在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在位时,其还曾三次大张旗鼓地发动文武百官为其歌功颂德,而歌颂的理由,竟然是因为民间一句俗语——“黄河清,圣人出”!</P>

原主宋徽宗在位期间,黄河曾出现了三次变清澈的现象,于是朝野上下弹冠相庆,宋徽宗赵佶更是恬不知耻地对号入座,认为“黄河清,圣人出”,出的就是他自己这位‘圣君明主’。</P>

公元1107年,黄河第三次变清,原主宋徽宗赵佶便下令,将此次祥瑞大加颂歌,勒石立碑,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宣传,他希望自己可以美名流芳万世。</P>

可是,在历史上的原主宋徽宗,没想到此举过后的第二十年,他这位圣君就变成了金国的阶下之囚,受尽了耻辱……</P>

穿越者赵吉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这副身体的命运,一定要杜绝大宋的靖康之耻的发生。</P>

他对于那些一天天不干实事的地方官们,竟整这种没用的敬献祥瑞的歪风邪气!朕一定要好好的打压一下。</P>

赵吉一指跪在地上的大宦官梁师成,说道:</P>

“这些献祥瑞的奏折,若让朕来批复,简直是浪费朕的精力。</P>

梁大官代朕批复这些奏折吧!”</P>

跪在的地上的梁师成立即高兴起来,他知道赵官家只要用自己干活,</P>

那么自己就还有用,自己就不会像蔡京、王黼、朱勔、李彦、张邦昌、刘豫等人被皇帝所杀,</P>

也不会像明升暗降夺去了兵权,派去干那出海远航苦差事的童贯一样了。</P>

满脸肥肉的梁师成,双颊赘肉颤微微着,他喜滋滋地回道:“老奴遵旨。”</P>

梁师成站起身,弯腰低首,碎步小跑,来到赵吉的御案前,恭恭敬敬地问道:</P>

“老奴要如何批示这些上报祥瑞的折奏呢?老奴愚钝,还请官家明示。”</P>

赵吉并没有回答理梁师成的问话,他却道:“来人,赐梁大官御凳、御案。”</P>

“遵旨……”</P>

一名小宦官立即搬来一个御凳,两名小宦官抬来一张五尺长的御案,放在龙案的下方那梁师成的面前。</P>

赵吉道:“梁大官坐下吧,拿起笔准备批复这些没用的奏折。朕说一句,你记一句。”</P>

“老奴遵旨。”梁师成诚惶诚恐地回道。</P>

他坐在了赵官家所赐的御凳上,打开地方官敬献祥瑞的折奏,他提起毛笔,既紧张又兴奋,准备听从赵官家所言进行批复这些折奏。</P>

赵吉目光灼灼,看到梁师成已经准备好后,他高声道:</P>

“朕为泱泱大宋的天子,便是这普天之下最大的祥瑞!!“</P>

梁师成听到赵官家如此豪言壮语,不禁身体一震,暗自佩服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果然不同凡响,语出惊人啊!</P>

不过,梁师成略一思量:赵官家说得属实在理啊!当今天子赵官家就是这天下最大的祥瑞,那就何需那些阿谀奉承的地方官们再进行祥瑞的折奏呢?</P>

梁师赶快笔走龙蛇,在一本奏折里写下了赵官家的谕旨。</P>

赵吉又继续说道:</P>

“朕何须尔等地方官挖空心思寻找小小的祥瑞事物呢?!</P>

尔等在其位,不谋其政;浪费时间和精力寻找祥瑞物,却不思为国为民办些实事。</P>

实在可恶至极!</P>

朕觉得在尔等的折奏中批阅,简直就是浪费朕的时间和精力。</P>

故此,朕让大宦官梁师成代笔,批阅此等敬献祥瑞的奏折!</P>

此等以敬献祥瑞而实则是阿谀奉承之风,在朕的大宋国内断然不可盛行!</P>

不过,朕念尔等地方官初犯,从轻处置。</P>

罚尔等这些敬献祥瑞折奏的地方官三个月的月俸。</P>

我大宋的官员若有如此情形再犯者,定当贬谪。”</P>

赵吉说完,梁师成了也在一本进献祥瑞的折奏中写完了赵官家的谕旨。</P>

梁师成擦了一把冷汗,心中暗道:</P>

“幸好咱家发现了的去年十月,赵官家夜入京城矾楼李师师的闺房而归后,官家的心性就大变,不再喜欢阿谀奉承之辈了。</P>

如若不然,咱家也会被罚俸三个月俸禄是小,咱家若在赵官家的心中失去了一席之地,那才是大事啊!那就会要了咱家的老命啊!”</P>

赵吉看着梁师成代批了一本敬献祥瑞的折奏之后,他便说道:</P>

“其它向朕敬献祥瑞的折奏,皆如此批复。”</P>

梁师成立即答道:“老奴遵旨。”</P>

赵吉坐在宝座之上,继续翻阅着各地送来的没有批复的奏折,看到有地方官在奏折中写有当地出现祥瑞的,便将那奏折扔给了下面的梁师成去批复。</P>

不过,赵吉在众多的折奏中,翻到了一篇并非是敬献祥瑞的地方官奏折,而是主政一方的地方知府率兵斩寇数千的奏报。</P>

此人,正是平定了梁山流寇的原海州知州、现在改任济南府知府的张叔夜。</P>

赵吉从济南知府张叔夜的折奏中,看到其平定进犯济南府贼寇的事情经过……</P>

……</P>

张叔夜刚到任山东济南后不久,便得知当时山东各地的贼寇共计五千多人,突然来到济南府境内。</P>

张叔夜估计自己所部的大宋厢军兵力有限,无力直接抵挡贼寇犯境,他便对僚佐们商定设计:</P>

“吾等身为大宋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P>

“如今济南府境内,云集了山东各地突然而至的贼寇,共计五千余人。</P>

若吾等束手待援,百姓定遭贼寇烧杀抢掠,生灵必将涂炭!</P>

即便是吾等朝廷命官,必遭贼寇的毒手,恐将无一人能够活下来。”</P>

僚属们皆点头称是……</P>

他们虽然认为张书夜分析的在理,但是他们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地焦急追问道:</P>

“张知府,如今之计,将之奈何?”</P>

张叔夜面色如常,平静地说道:“当今之计,应用计拖延贼寇。若能拖延贼寇一天后来强攻济南府,吾等大事可成矣。”</P>

济南府的僚属们听到张叔夜之言,皆是垂头丧气,他们心中暗道:</P>

“张知府这不是费话吗?那些贼寇都急着在济南境内抢劫财物,他们怎么可能给你这位初来乍到的新任知府一天的时间去调兵剿匪呢?”</P>

张叔夜接来的举动,却令百思不得其解的众僚属们,刮目相看。</P>

张叔夜拿出赦免贼寇、许以重金相赠和加封高官厚禄的文书,让邮卒送到郡里贼寇的大营中。</P>

来犯济南府境内的山东贼寇们接到,张知府的赦免并封赏的公文后,果然稍稍松懈,没有急着来攻打济南府城。</P>

不过,贼寇的头领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心中也生疑,害怕张知府耍花招骗他们。</P>

阅读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