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大唐

纵横大唐

21 发酵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时间到了中旬。

兴唐印书馆每天工人轮值,连续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印刷,连续印了十多天的四书五经,每种书印了三万五千册。

兴唐纸业和炭笔生产的规模提升很大,除了满足长安周边的市场需求,也逐步扩展到外埠。

外埠的市场,凌霖暂时借助眼光超前的商人,快速拓展辐射到更远的县府。价格嘛,市场价格,兴唐实业没有干预。

凌霖拿出了前段时间新书发售时计划印刷的《三国演义》,交给工人排版。为了写这本书,凌霖从元宵节后,每天晚上都加班撰写,好在前世的他记忆惊人,有些文笔又加入了新的理解,这样整整写了两个多月,今天终于杀青了。

按照凌霖的规划,《三国演义》每二十回为一部,共分为六部。每月出版两部,这样既能保持读者的热情,又为后续书的出版保持热度。同时,每部零售价五文的价格,也保证了读者的购买力。

在各销售网点,凌霖先发布了销售预告:三国演义,第一部黄巾起义、第二部董卓之乱、第三部群雄逐鹿、第四部三国初立、第五部三国鼎立、第六部三国归晋。同时,凌霖先放出了第一部开篇词和第一回。各售点免费领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时人流如潮,观者无不拍手击节而赞。

作于明朝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集中华四千年文化底蕴积累,恢弘大气,好似饱经沧桑的智者,看尽天下古今。可以说,这首词,对初唐的文人有着跨时代的碾压冲击效果。

一时,长安城内,言必谈三国;词必论临江仙。《三国演义》未发先火,万人期待新书上市。

天香酒馆,兴唐实业的几个股东坐在圆桌旁,品着香茗,谈论着。

“凌霖,真是奇才!”程处嗣性格爽朗,和其父像似。也对凌霖的文采赞不绝口。

长乐公主今天一身男装打扮,眨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凌霖:“先是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现在又是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首惊艳绝伦,登顶之作!”

“哈哈!”李承乾开怀大笑,接着道,“凌霖,就连父皇都知道你的大才。说什么《三国演义》只要一出来,要第一个给他送过去。我也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的书稿!”

凌霖微微一笑,他深知这部小说对这个时代人的杀伤力有多大。当年的他借到这本书时窝在被窝挑灯夜读,熬了一个星期看完为止。更何况没有任何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大唐呢。

菜上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先是开胃的茶点。

接着是四个下酒碟。

后续是凌霖独创的铁锅炒菜: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素炒三丝、香辣鱼、辣子鸡、拔丝山药、蛋花汤、红烧肉。

“好吃!”长乐看着满桌的佳肴,率先开吃。

李承乾端起酒杯,天香酒浓醇甘冽,让人念念不忘。“来,各位,我敬诸位!”

“好!高明兄!”众人皆端起杯,一饮而尽,“好酒!”

“还是天香酒过瘾!”

“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经过这近两个月的努力,纸张、书籍的价格总算降了下来。”李承乾脸上呈现出压抑不住的笑容,“父皇特意让我给诸位庆功!父皇说我们的功绩利在百姓,功在千秋!谢谢诸位兄弟!来,再一杯!”

推杯换盏,众人兴致都很高。既为社稷立了功,又挣到了钱财,成就感满满的!

“特别感谢凌霖,作为我们团队的智囊,可以说,没有他,今天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李承乾端起酒杯,“来,共同感谢我们的好兄弟!”

凌霖连忙站起来:”承蒙太子殿下、公主殿下,和各位兄长的信任,凌霖不胜感激。”

尉迟等人也端起酒杯,对凌霖交口称赞。

推杯换盏,众人都喝了不少。气氛更加热烈起来。

谈起科举加开,凌霖借着酒意,谈起了他的看法。

目前的科举考试,还是沿袭历朝的惯例,八股选士,没有自然科学的选拔。一个社会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自然科学。凌霖建议今岁秋考,纳入自然科学,包括算术、天文、农技、物理、化学等。

军队建设也要引入自然科学,制造火器,新式装备的投入使用,如手雷、火枪、大炮等,可极大的提供军队的战斗力,以一敌百、千,以至敌万都有可能。直至改变战争的方式。

农业的发展进步,可以让大唐的百姓吃饱穿暖,人人吃得上肉,没有饥饿贫苦。有亩产五六千斤的作物,完全保证大唐的粮食供应。

新式器具的开发,可以让人日行千里,物流不再是难题,生产量倍翻。

......

凌霖谈了很多,众人都沉浸在美好的蓝图中。

千呼万唤中,《三国演义》第一部黄巾起义卷印刷出来了:三国演义四字是集书圣王羲之字,黑色,凸版,极具冲击力;墨绿色底色,浅色汉画战争图案;旁边是欧体小字第一部黄巾起义;凌霖著;兴唐印书馆出品。

各售卖点,买书的人排起了长队。有书生、还有富家小姐或丫鬟、也有官员、世家等等。

首日各售点各准备了五千册,共计准备了三万册。很快抢购一空。由于不限购,有人一买几本,有的几十本的买。这其中,有精明的商人,买了贩到外埠去卖。五文一本,到外埠卖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文、十五文也容易的很。

整本书更具震撼的不仅是内容,还有所有的文字都是横排版,从左到右。让看惯了右排竖版的唐人耳目一新。有人觉得别扭,但由于之前的预热,也耐心阅读下去。很快发现了横排左版的妙处:便于书写,尤其是毛笔书写时墨不粘衣袖;顺应视觉习惯和汉字的书写习惯。

凌霖一直认为书籍的作用是教育,一切要服务于教育。印刷四书五经的时候,凌霖也曾想改变排版习惯。但考虑到几千年来的习惯,尤其是降低书籍价格打压世家的时候,作为科举考试教材,不能因横版引起争议,所有没有做出改变。现在出版的是文艺类书,相信带给读者的更多的是新奇;反而可能更好的拉动该书的销售。

事实正按凌霖的预估发展。

读者喜欢书中的故事、文采,猎奇的是别具一格的排版方式。

由于那个时代文化、娱乐的匮乏,新的书写和排版方式,一时成了上流年轻学子、大家小姐的标新立异之举。没看过三国,诗文、书信不横行左右书写,视乎是个没面子的事。

凌霖没有想到,初次的尝试,竟有如此的反响。

太极殿。

李世民拿着李承乾送来的《三国演义.第一部黄巾起义》,横排左版的设计让李世民琢磨了半天:这帮小子又搞什么名堂?

看着看着,李世民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汉字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书写习惯,这样排版正符合了平时的写字规律,也更便于阅读;长远看来,对普及教育有着不可言喻的好处。妙啊!李世民暗暗赞叹。

看来,得抽时间和凌霖这小子交流交流了。

虽然,好多人都知道三国的历史;但全新演义的三国故事,依然吊足了读过黄巾起义的读者的心。

第二部,第二部,好多人每天都呆在销售点,等待第二部的上市。

与此同时,凌霖盗写的《西游记》也快杀青。原计划把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呈现给这个时代,但凌霖规划的事很多,没有时间短时间写下来,只能逐步来了。

期待中,第二部董卓之乱上市了。

保持了第一部的全部风格,延续的是故事的经典。

很快,三万册一天销售一空。

没有买到还在问第二天是否有售。

凌霖的计划,每部书印十天,大约印六万本;然后排版印刷下一部。待全套六部出齐后,在统一印刷一次,整套出售。

世家对兴唐实业的新技术的盗取也在秘密进行中。

由于兴唐实业各工序实行的是流水作业,工人各司其职,各负一片,世家派驻和收买的人,一时还不能摸清全貌。

(本章完)

.

阅读纵横大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