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大唐

纵横大唐

26 春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三国演义》第三部群雄逐鹿和第四部三国初立陆续上市,文化市场一片繁荣,购买者人潮如织,热闹非凡。

从二月下旬开始,天气逐渐转暖。关中地区已连续近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凌霖知道,历史上贞观二年的关中大旱就要开始了。

因为缺少雨水,不能浇水灌溉的庄稼日渐枯萎,官府组织百姓挑水抗旱,杯水车薪,难以改变庄稼减产的局面。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天灾侵害的不仅仅是唐朝,同时也影响到突厥,而且突厥地处更北方,受自然灾害影响更大。连续的干旱,导致草场枯萎,各部落不得不寻找新的牧场和水源,一场矛盾冲突正在酝酿中。

春考在即,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考生陆续从四方赶往长安。大唐史上第一个春考,在万众瞩目中即将登场。

为了照顾考生、尤其是贫苦家庭的考生,李世民特意降旨:春考前十天即四月初七起,考生的食宿、笔墨纸张由朝廷统一提供,一直延续到放榜结束后三天。以便考生安心准备应考。

由礼部牵头组织实施:负责协调客栈、考生登记、安排食宿、提供笔墨纸张。确保考生无后顾之忧。

同时,兵部会同长安府役加强了长安城的巡逻,在各客栈分别安排了一小队士兵,保护考生的安全。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自然科学类的考题由兴唐印书馆在考前五天排版印刷,由尉迟宝琳挑选的可靠人员负责排版、印刷、密封、保存,全程由李承乾调来的金吾卫监管,所有人员封闭隔离到考试结束。

四月十六,东宫。

自然科学类春考的各主考、副考端坐一堂。

“今天召集大家,主要是后天春考就要开始了,大家议一议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遗漏的工作?”

自然科学不同于八股考试,可以找人代考、抄答案等。自然科学讲究的是理解明悟,而不是照本宣科。自然不担心八股考试出现的问题。

所有的自然科学类科目包括算术、物理、化学、医学、天文、农技等,考核的难度不大,为的是选拔有天数、有兴趣的人才,收入大唐自然科技大学,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培养。加试题难度稍大,目的就是选拔一批人才进入大唐自然科学院,组成专业的研究队伍和科技大学教师队伍。

众人把各自负责的专业和落实情况,分别做了沟通。李承乾安排杜珂负责后勤协调,务必给春考做好服务,确保万无一失。

万事俱备,只待考试。

四月十八,贡院。

辰时,初。

贡院前排起了参见科考的生员。

由于加开自然科学的考试,原科举考试明经类只考儒家经典;其余皆归入自然科学考试。

考场外按考试科目分区排队,分设考场。

由于是自然科学首次招考,加之大唐的读书人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故而考生基本上以明经类报考者居多;自然科学类报考生员少了许多。

看过去,差不多也有三四百人。凌霖感到还在预期之内,有了这些火种,何愁星火燎原。

主席台上,申国公高士廉就此次春考简单讲了几句,永兴公虞世南就考场纪律等又补充了几句。于是,宣布考生入场。

自然科学的考试按考生报考的专业,分别按排入座。分排发放不同的试题。

考试开始的铃声响起,考场里响起了考生撕考卷的声音。考试正式开始。

明经类的监考如林大敌,一遍遍的巡视,避免出现替考、小抄、泄题等历年出现的丑闻。

相反,自然科学类的各科主考,都悠闲的或品茗,或看书,或小憩。偶尔有人巡视一番。

凌霖、张仲景等人都知道,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少之又少,只要有兴致,无论基础如何,都准备收入大唐科技大学培养;真正有学识的人,考后还要单独面试,面试优异者,报圣上给予功名,入职大唐自然科学院,并到科技大学任教。

所以,自然科学的各科主考,稳坐钓鱼台,根本不担心出什么问题;真正挂念的是自己所在科能否发现几个栋梁之材。

考后的阅卷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自然科学的考生,基本上都是爱好自然科学的:从算术、物理、化学、医学、天文等的答题中可看出,所有的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也涌现了一批在某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这是大唐的希望之光。

阅卷工作结束后,凌霖组织张仲景、王孝通、释一行以及副考等人对考卷优异者共同面试,以考核思维是否敏捷、专研是否能耐得寂寞、学术是否独到等。最终,筛选出算学优异者十一人,物理学三人,化学五人,天文学五人,医学五十六人,农技学二十七人,综合科十人。建议朝廷针对以上人员授予功名、给予录用。

张榜的日子到了,贡院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人们更关心的是首次的自然科学考试,会是个什么结果。

自然科学分为两榜:学士榜,录取的是面试优异者,二十六日殿下亲自召见,授予功名;科技大学入学榜,其余的自然科学考生,皆录入科技大学学习。毕业合格,同样授予学位功名,安排到不同岗位任职。

看到这个结果,那些没有报考的考生也动了心思,八股不行,学习自然科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回去认真的学习研究自然科学吧。

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各科才子,兴奋的捻着胡须,喜上眉梢。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我大唐各行各业的翘楚,朕有了你们,大唐就有了未来。大唐的繁荣富强就靠你们了。朕决定建设大唐科学院,你们就是大唐科学院的第一批院士。宣旨!”

随着贾公公的宣读,一个个平时没有人重视的各学科才子,叩首谢恩!院士,是大唐新设立的职位,虽然是学术职称,但待遇地位等同于各部尚书。对在民间的学子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可见,李世民对这次春考自然科学的重视:名、利,不吝给予,希望由此带动大唐的学术氛围。

明经类还是按照传统,分为状元、榜眼、探花等授予,由吏部考核分派各地锻炼培养。

明间传闻:学自然科学有一技之长的越来越受重用了。由此,大唐兴起了自然科学热潮。

(本章完)

.

阅读纵横大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