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窃

不窃

第123章 矛盾根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平凉侯手指微颤,心知再吵下去,怕是会招了君王大忌,老家伙立即推金山倒玉柱,朝着嘉善帝跪倒,嚎啕大哭:“陛下!平凉侯府尽忠职守,世代报国,我那长孙,就死在了榆林战场上!老臣戎马一生,如今老了老了,却要受鹰犬折辱,实在是,呜呜!”

他一哭,赵长蒙反倒放心了。拿功绩说事,乃下策,纵使君王此次轻轻放下,亦在心中留下了疙瘩,这招下次再用,可未必好使了。

之前陆九万非要严格走了程序再去河清伯府提人,赵长蒙还觉得多此一举,认为开张驾帖就算能交代了,没想到区区河清伯府,居然能惹得半数勋贵面君。

他皱了皱眉,嗅到了一股名为阴谋的味道。

而陆九万比他了解得更多一些。女千户深深望着跪地不起的平凉侯,忽然记起了她在城外野店与唐惜福的对话。

“若非咱们被派了出来,按照原本的打算,是要审陶盛凌,问出长兴教蛰伏地点的。”

“他们准备了埋伏?”

“或者,长兴教压根没打算蛰伏呢?这案子离结束还早着呢!能把一个伯爷当卒子弃了,你说这潭水有多深?”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她呢!

陆九万踏前一步,躬身递上供词,“陛下,白泽卫侦知河清伯虐杀仆役成性,故依律调查。现有证据表明,河清伯数次通过人牙子买人,仅别院仆役就多达三十七人,远超《大燕律》规定的公侯蓄奴数量。且别院将仆役悉数割了舌,当牲畜豢养,把死者全部作为虎豹餐食。白泽卫赶到时,其护院还有销毁证据的举动。此举,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微臣办案多年,简直闻所未闻!”

平凉侯豁然抬头,眼中飞速划过一丝愕然。

陆九万垂目望着他,唇角勾起一丝笑意。

以为她会拿长兴教说事?不,傻子才往你们挖的坑里跳!

还没来得及通气的赵长蒙先是呆了呆,继而换了副义愤填膺的脸,任由下属自由发挥。

“虐杀仆役?拿人喂畜生?”嘉善帝字字加重,呼吸愈加急促,只觉一股血直往头颅冲,冲得他头晕目眩,几乎把持不住,俄而,他猛一拍案,怒问,“此事可属实?”

“河清伯并未招供。”陆九万实话实说,看平凉侯松了口气,她又淡淡加了句,“此等恶性事件延续了少说两年,若说河清伯完全无知无闻,约莫有点侮辱大家。”

平凉侯闭了嘴。陶盛凌并没有跟他说过此事,这种情况下,他不适合继续冲锋陷阵。

一场猝然而起的闹剧,因着骇然听闻的案情,草草收场。

内侍引着自知理亏的勋贵和御史言官退场,赵长蒙与陆九万却留了下来。

夜风吹开了虚掩的窗,窗边花几上的兰花摇摇摆摆,柔软而又纤长。

嘉善帝不紧不慢踱步过去,双臂一伸,将窗子开了个彻底。

夜风呼啦灌了进来,吹得君王袍袖猎猎作响。他笑了下,问:“看懂了么?这就是大燕的开国功臣之后。”

赵长蒙俯身恭声道:“大燕立国百年,沧海桑田,白衣苍狗,总会有些变化的。”

“是啊,有的人,变了。”嘉善帝悠然感慨,“朕记得,朕少时是跟着平凉侯学过兵法的。那时,他尚有一腔热血,如今呢?”

陆九万迷惑不解,缩在后面不敢吭声,却偏偏被点了名,“朕的陆千户,你怎么看?”

陆九万什么都不想说,恨不得原地消失。她硬着头皮开解:“微臣听说,人老了容易变得偏激,许是榆林之战刺激到了平凉侯,他……”

“他可不是那时候才变的。”嘉善帝意味深长地笑了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的人,早已忘却了曾经的热血。”

陆九万心惊肉跳,总觉得自个儿窥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好在嘉善帝没有再留他们,神情恹恹地摆手示意两人滚蛋。

上下级齐齐松了口气,不约而同倒退着往外走。

临到门口,君王忽而叫住了陆九万:“白家小子性情不太讨人喜,你多担待着些。”

陆九万怔了证,试图琢磨内里有几分温情,她知道该说点不出错的话,可最后她还是没忍住:“陶然很好。”

嘉善帝微愣,随即唇角漾起一丝细微的笑,那笑是如此轻微,稍纵即逝,与落花一起飞散进风里,湮没于重重宫阙之中。

眼下皇城早已落锁,勋贵与御史各自去了熟悉的地盘,赵长蒙也带着陆九万往值房方向走。打算在皇城凑活一夜。

今夜月亮仅剩一道细线,云层稍微厚点就瞧不见了。好在长道上几步一座石灯,内侍手中还提了灯笼,不至于看不清道路。

值房在望,赵长蒙接过灯笼,用一片银叶子打发了内侍,站在无人处问:“有什么想问的?”

“平凉侯似乎所图甚大。”陆九万不客气地开口,“陶盛凌只是个借口。”

赵长蒙笑了下,淡淡地道:“互相利用罢了。”顿了顿,他问,“你可知前朝是怎么亡的?”

大燕太祖乱世起兵,从几大势力中厮杀了出来,这段历史对朝中百官来说不算陌生。

陆九万想了想,不确定地道:“听说是藩镇割据混战?”

“不止。历朝历代灭亡,根子里总少不了土地兼并。”赵长蒙低声解释,“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土地总共就那么多,要分给皇室子孙,要分给文武大臣,他们的后代不停繁衍,朝廷必须保证他们能丰衣足食,而有钱有权之人还在不停买卖土地,最后落在庶民头上的,还有多少呢?可是云青,主要承担税赋的却是庶民。”

陆九万不期然想到了冯仙平收到的投献。

“一个朝廷里如果有太多勋贵之后,有太多世家大族子弟的话,他们所做出的决策是缺少地气的。”赵长蒙耐心给这个得力心腹分析着矛盾根源,“若想让一个朝廷长久运转下去,官吏的配置必须达到一个平衡,既得有世家子弟,又得有寒门子弟,大燕得给穷人一个希望,不能不留一点余地。”

陆九万懂了:“科举?”

“对。”赵长蒙点点头,“武举也是如此。这些年来,朝廷重用武举出身的武将,个别出类拔萃的,甚至直接授三品官。而且,”他顿了顿,轻声道,“你没发现么,这几届的武状元,无一例外,俱是平民。”

比如唐惜福,往上数三辈,祖上没一个走仕途的。

陆九万明白了:“是为了分勋贵的兵权?”

“嗯。”赵长蒙叹息,“勋贵又不是傻子,他们怎么可能瞧不出来?你以为我为何把堂堂武状元拉来咱们白泽卫,还不是当时唐惜福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别人的算计。”

陆九万倏然觉得有点冷。

“今儿个这一出……”赵长蒙笑了下,“半数勋贵到场,这是跟陛下示威呢!区区一个河清伯,算老几呀!”

陆九万隐隐摸到了一段蛛丝:“那护国公府站哪一方?”

赵长蒙回过头来,眸光如霜似雪,静静瞅着她,许久没有言语。

穿堂风毫无眼色地卷起树叶儿呼啸而过,吹得人透心凉。

阅读不窃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