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62

南明1662

第八章 赵昱林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李安带着亲卫一路疾驰到了军营,营门守卫连忙向李安行礼,李安点点头翻身下马向营内走去,后边的亲卫把马交给了营门守卫,也跟了上去。

正在协助赵昱林治疗瘟疫的吴国安听到李安前来,连忙停下手中事情出来参见李安。

李安刚进营门,便看到吴国安匆匆而来,待得近前吴国安拱手行礼道:“大王恕罪,末将刚才在协助赵大夫,未能及时迎接大王。”

李安摆摆手笑道:“无碍,国安性子太谨慎了,这等小事以后不必请罪。本王今日来此是想见见赵大夫。”

吴国安闻言拱手称是。

随后,吴国安领着李安前往中军大帐,边走吴国安边对李安解释道:“赵大夫现在病营,为防大王染疾,还请您在大帐稍待一二,末将去传他。”

这个时期的瘟疫防护很简陋,基本等于没有,李安也不敢确保自己去了病营会不会感染,为防万一他对吴国安点了点,前往中军大帐。

片刻,一行人来至大帐,李安在主位坐定后,吴国安立即吩咐旁边亲卫去传赵昱林。

亲卫离开后,李安摘下凤翅盔,擦了擦头上的汗,这云南七月是真的热,自己穿着棉甲尚且如此,遑论普通士卒披暗甲或无甲的了。

得尽快给全军配备棉甲了,棉甲适用性非常好,夏季炎热,铁质甲胄升温快,对穿着铁质甲胄的将帅来说有极大的挑战;到了寒冬,铁质甲胄易冷,不管是穿还是脱都是很难受,而换成了棉布就不一样,隔热性好。

明朝甲胄发展的非常完美,在火器登上历史舞台后,传统的札甲已经不适合作为主流甲胄,在火器面前只能是活靶子。

而由前朝传下的布面甲经过改良融合后,形成了明朝甲胄的主要样式。明朝甲胄吸收了唐宋汉甲的精致和元朝甲胄的简约,二者兼容后,新型甲胄应运而生。

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艺术性,明朝甲胄找到了科学的平衡点,甚至称之为中国古代盔甲工艺的最高峰,都不为过。

明朝新型甲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暗甲(也就是布面甲),一种是棉甲。

暗甲主要以棉布和针衫为表,以应对枪炮的冲击及北方冬天严寒,且表里都用棉布制作。

而内衬则以铁甲钢片进行衔接填充,以铁甲抵挡冷兵器的进攻,且抵挡刀矛箭矢,从而提升了单兵的整体防御性。

暗甲重约50斤,在于其全方位的功能性,且明甲暗盔的配备,给予了敌人一定的迷惑性。

加上从成本考虑,比起唐宋的甲胄,暗甲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批量生产之余,更可以把甲胄配备至下层兵士,且大幅度提升了基层官兵的整体防御力。

另一种棉甲,在随着火器的进一步普及,冷兵器逐渐退出战争舞台的背景下,棉甲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明末主流盔甲。

再对比明甲暗盔,棉甲则依赖于棉织品的易湿、厚度高、阻力大等特性。加上宋代棉花的大范围种植,棉甲则成为了对抗火炮的利器。

虽然棉甲以布面为表,棉花为主要填充材质,但在棉甲内部,以牛皮和坚硬金属为防御的复合性材料,更提升了棉甲本身的层次感和韧度,算是集合了众材料的防御特性之长。

而在明朝中后期抗倭战役中,棉甲则成为了军官最常见的防御性装备。到了明朝末年卢象升军队中,棉甲几乎完成了百分百的配备。

究其原因,除了明朝末年财政紧缺、国库空虚外,本身成本的低廉和高实用性的特质,也让棉甲成为了明末士卒的必备甲胄。

总的来说喑甲防御力高,成本高,适合北方严寒天气。棉甲防御力稍逊暗甲,成本大幅减少,不管严寒高温均能适应。棉甲是最适合李安的选择。

而现在由于李安军中连年征战,军备无法补充,致使棉甲披甲率极低。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士卒无甲或披明甲作战必定汗流浃背,战斗力会大幅下降。

但就是物美价廉的棉甲,李安现在也没钱给全军配备,看来在瘟疫解决后,钱财问题便是头等大事。

将钱财问题列为头等大事后,李安便停下了思绪,坐等赵大夫的到来。帐外传来脚步声,一身着青杉面容白晳,相貌俊美的青年缓步进入帐中。

李安看到来人十分年轻,心中也是惊讶不已,如此年轻能治疗军中瘟疫,真是少年英才。

青年一入帐,便对上座的李安行礼,开口言道:“学生赵昱林参见晋王。”

李安开口道:“免礼。”

随后李安让赵昱林坐在自己旁边,以示亲近。

李妥开口问道:“昱林年岁几何?本王听闻你是神医吴又可高徒?”

赵昱林答道:“回晋王,学生今年26岁,祖籍苏州府嘉定县,因家父与恩师黄宗羲有旧,从小便拜在门下。后因学生喜爱医术,16岁后便潜心学医,20岁时又得恩师吴又可指点。去岁家父被清兵杀害,学生随母亲一路流亡至此。”

赵昱林一五一十把自己身世来历说给李安,一来是想表明自己身世清白不是来历不明之人,二来是想留在晋王军中效力。

自己前世可是从小听着黄宗羲的名字长大,对黄宗羲此人可谓是如雷贯耳。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其学问极其渊博,思想先进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如今碰到在黄宗羲坐下门人,李安心中更加坚定要留下此人,既有学识又会医术,一人两用岂不美哉。

于是拉过赵昱林的手动情道:“昱林可愿在本王军中效力?”李安盯着人家的眼睛直看,赵昱林受不了便开口道:“学生愿效犬马之劳。”

随后李安让人给赵昱林刻制了身份腰牌,并安排了住宿。

安排完后,李安开口又问道:“昱林,不知何时军中瘟疫可根除?”

赵昱林犹豫了一下道:“多则两月,少则一月,学生定会为您除此心腹大患。”李安闻言点了点头,勉励了一番赵昱林后,便带着亲卫离开了军营。

回到城中后,李安让吴三省给自己找了一间书房,随后带着舆图进入了书房。

李安手上这份舆图,是相当的粗糙,只有大概的地名,地形也是一半靠看一半靠猜,虽然粗糙,但是也只能将就着用。

随后,李安盯着地图开始思索,现已攻下了孟艮府,孟艮府北便是自己借兵的车里宣慰司,再往北便是元江府和孟定府。西边则是孟琏宣慰司。

车里宣慰司不用说,到时自然而然会归顺,孟琏宣慰司那边不知当地土司态度如何,孟琏宣慰司先不着急打。

攻打目标先放在元江府,把元江府拿下,不仅可以阻挡昆明的吴三桂,还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并且元江府还是一座大城,军中粮草银饷可以得到补充。

确定了下一步攻打元江府后,李安便决定等诸将到齐后,再到大帐议事,最终确定计划。

随即把地图给收了起来,走出书房,吩咐亲卫取来点钢枪,李安预计不久应该就会和吴三桂有一仗,自己必须得再和点钢枪磨合磨合。

片刻后,亲卫取来了点钢枪,李安抬手拿过枪,在空地上挥舞起来,一招一式极有章法。

阅读南明1662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