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时当匠人

我在秦时当匠人

第48章愚昧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墨家机关城。

六指黑侠星夜兼程乘着青鸟赶回了,他这次去咸阳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这时正和班大师还有徐夫子坐在一起。

“什么,你把墨玉扳指给他了?”

“我相信他。”

“为什么不先和我们商量一下?”

“我知道你们会支持我的,这或许是我作为巨子以来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了。”

“你就那么肯定他不会利用墨家的势力帮助秦国?”

“他可是秦国的士卿,地位等同之前进攻上党的宿将王龁。”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我待人以诚心,他自然会以诚心回报。”

“而且,墨家弟子难道真的会帮助秦国去侵略别人吗?”

“巨子,你这个决定,老夫我不是很认同。”

刚才交谈的两人是六指黑侠和班大师,徐夫子坐在他们旁边一言未发。

“巨子你上次说的那件事,确认了吗?”

“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情况属实。”

“对了,他还交给我一样东西。”

“这是他最近发明出来的水车设计图,你们二位看一下。”

两人各自看了一眼,都沉默不语。

水车的发明并不复杂,相反就是因为太简单了,一直没有人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做到这样的事情。

相比于墨家机关城下的玄武,这样东西顶多是个入门的水平,随便一个墨家弟子都能将它做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两人看完才会沉默许久。

“墨子为木鸢,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

“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墨子如果见到水车这样的发明,肯定会对弟子说:“这是我见过最巧妙的机械了。”

至于玄武之类的,和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老夫我现在有点明白了,希望巨子的选择是正确的。”

班大师离去了,六指黑侠和徐夫子并未动弹。

“巨子,班老头他会想明白的。”

“您这次去咸阳,可是还有别的发现?”

“果然瞒不过徐夫子,我昨夜为他传功时,发现他的经脉远比常人宽广,不是天生废脉。”

“墨家内力至刚至阳,他生生承受了我一半的功力,竟然没有丝毫异样。”

“这么说来,只需等他破开知见障,就能拥有一流高手的实力了?”

“实力如何,其实对墨家来说并不重要。”

“他比我这个巨子更加坚定,这才是我选择他的理由。”

“以后之事,就麻烦徐夫子了。”

徐夫子首肯,两人的谈话就此结束,墨家在各国休养生息的时刻,也还有不少别的事情要忙。

...........

咸阳城召府。

六指黑侠离开后召知回去又补了一觉,现在已经是大中午了。

他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做别的,反而是逮着几个仆人问。

“你们都吃过早饭了吗?”

“你们呢?”

这种问题他们哪敢直接回答,都吓得跪在地上了。

婉儿刚好过来就看到这个情况,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主子,奴家刚刚就出去了一会儿,他们几个这是怎么了?”

“没事,我就是想问问他们吃了早饭没有?”

“我们这些下人哪敢比主子先吃,奴家刚刚才去厨房偷偷吃了几口点心。”

“主子不会怪罪我吧?”

“你们以后可以不用等我的,赶紧叫老黄让人去准备吃的,记得让厨房多做一点。”

“我饿了,婉儿还有什么吃的吗?”

婉儿悄悄对他们使了个眼色,几个仆人如蒙大赦,赶紧过去通知厨房准备了。

“呐,这里还有一块饼,主子先吃点。”

召知把它掰开两半,另一半分给她,她嘴里还没吃完,忽然握拳虚捶。

“糟了,忘记给主子洗脸了,主子快跟我来。”

婉儿拉着他一直往回跑,服侍过他更衣洗漱,没多久菜就已经上齐了。

今天中午的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四菜一汤,有荤有素。

前段时间为了迎合他的口味,府上的大厨换了两次,这两人是老黄特意找来的。

召知并不知道这些事,他有时无意间的一句话,就会让一个人失去工作和收入。

他此时正慢悠悠品尝着桌上的佳肴,时不时点评一下。

“这汤做得还不错,比之前好多了。”

“婉儿,你们也来尝尝。”

“小心点烫,慢点吃。”

婉儿给夕瑶同样带了一份,她胆子越来越大了,也不怕被人说闲话。

“谢谢婉姐姐。”

这府里终究还是召知说了算的,规矩再大又怎么限制得了它的主人。

午饭过后,他才想起昨晚巨子交给他的机关术。

东西都放在他的房间里,召知满怀期待地打开竹筒一看,顿时傻眼了。

上面哪里是什么机关术,全是数学题。

这合理吗?这很合理。

要知道,墨子其实还有一个重大的成就,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基础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这个时代,墨子就是百科全书,他不仅相当能打,而且同样能和人讲道理。

墨家中的墨辩一脉,就是专门和别人讲道理的。

论吵架,墨家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教你如何在辩论中取胜。

可别小看这门学科,学派之间的争鸣难免会落在嘴皮上,墨家弟子虽然个个武德充沛,但是只有武力很难使人心服口服,这个时候就要用上墨辩了。

墨子的思想大多都是非常超前的,连辩论也不例外。

他提出了三表法,什么是三表呢?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为三表。

简单的说,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

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这就是三表法的由来。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

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

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

他虽然提出了“鬼神之有”的结论,却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如果只看听到了墨子的片面话语,很容易就会陷入误区,将他当成一个愚昧封建,迷信鬼神的古人,他们是不会去真正了解他的。

古今中外,像墨子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今人未必开明,古人未必愚昧。

阅读我在秦时当匠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