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戚继光

家兄戚继光

第52章蓄势反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戚府,花厅。

戚继美踱步进入戚府,其人还未进入花厅,便在厅外闻得一阵爽朗的笑声,戚继美脸上的笑意不由更甚,因为他已经听出那正是其兄戚继光发出的笑声。

戚继美的脚步不由加快了几分,他刚进入花厅,便见其兄戚继光正与吴惟忠相谈甚欢,而戚继明也在一旁作陪。

戚继美见状不由想起另一个时空,眼前的吴惟忠正是戚继光南下抗倭时有感卫所士兵战力低下,在义乌募兵时应募投军的。

后来吴惟忠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可谓戚继光的左膀右臂了。

戚继美想到此处不由微微挑眉,看向戚继光,笑道:“兄长,你也入京了,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兄弟终于可以聚一聚了。”

戚继光见到戚继美也是十分的高兴,他先是上下打量了戚继美稍许,这才笑着颔首道:

“还好,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是精神头还是很足的。”

“为兄听说你受了伤,之前还有些担心,如今倒是可以彻底放心了。”

戚继美闻言笑道:“兄长,你是知道的,我的身体素来强壮,这些小伤其实不妨事的。”

戚继美说着便也在下首寻了把圈椅落座了。

戚继光闻言只是笑着颔首,随即问道:

“我已听说了,你与锦衣都督陆炳之子陆绎交好,此次更是在陆府养伤,你今日可是刚从陆府归来?”

戚继美闻言笑着说道:

“我的确是今日才离开的陆府,不过,陛下有召,我与陆绎之前去面圣了,待出了西苑后我便回府了。”

戚继光闻言不由讶然道:

“面圣?”

“你可方便说道一番当时的情况?”

戚继美闻言又见花厅内的众人皆好奇的看向他,不由轻笑一声徐徐说道:

“这又不涉机密,我说一说也无妨。”

“此次面圣无非是陛下想见一见此战的功臣,并且已经拔擢我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了。”

戚继光闻言得知如今戚继美已经与他一样都是正四品武官了,他的心中一时复杂难明。

既为自己这位胞弟能有如此机缘,短时间内便步步高升而高兴。

又遗憾于他此次随着山东援军勤王终究来迟了一步,他自认凭借他的军略,若是他当时在京又能得了机会执掌部分军队,他必然能在此战中大放光彩的。

戚继美也瞧见了戚继光神色的复杂,他当然知道,他这个兄长其实是十分渴望建功立业并光宗耀祖的。

戚继美想到此处不由看着戚继光宽慰道:

“兄长,你的能力胜我十倍,我如今都能沙场建功,何况是兄长你了?”

“如今,兄长你不过是缺少一个出头的机会而已,小弟日后恐怕会常住京师,也能结交些人脉,若日后再有好的机会,我定会举荐兄长的。”

戚继光闻言收敛心中复杂的思绪,细细打量眼前的戚继美,见其眉眼之间较以前愈显坚定,不由感叹道:

“刚才为兄一心牵挂你的伤势,没有细瞧,如今再打量,方才发现小弟你此番入京,的确改变了许多。”

“你如今比起在登州时越显坚毅从容了,为兄心中十分的欣慰。”

戚继美闻言不由想起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他遭遇过袭杀,亲上过战场,结交了好友也结下了仇家。

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经历的事情却也促进了他的成长。

戚继美收敛心中的思绪,笑着对戚继光说道“兄长,我只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变成熟了而已。”

随即戚继美看着戚继光好奇问道:

“如今鞑靼已退,各路援军想来也会陆续撤离京师,不知兄长你能在京师呆多久?”

戚继光闻言不由笑道:

“山东的援军三日后便要撤离了,不过为兄已经与山东都司萧国勋大人请示过了,会将登州卫的援军让楼楠带回蓬莱,而我会在京师再呆些日子,待你武举考完后,为兄便会独自南下湖广去寻你之前所说的名医万密斋。”

戚继美闻言先是因为能与戚继光多相聚些时日而高兴,又听闻他要南下去寻万密斋不由挑眉问道:

“我离开登州后,兄长没有立刻遣人去湖广吗?”

戚继光闻言不由苦笑道:

“你是知道的,你大嫂其实心中对于子嗣是十分看重的,自从当日你举荐了万密斋,在你离开后,她便遣了李管家亲自去湖广请万密斋了。”

“只是可惜万密斋出外访友了,李管家等了多日依旧无果后,留下礼物与书信便返回了蓬莱。”

“为兄此次既然都已经入了京师,便寻思着在京师也寻医问药一番,若是无果便亲自跑一趟湖广,以示我的诚意。”

戚继美闻言这才释然,随即笑道:

“京师乃是天下首善之地,聚集的名医自然更多,我也会托人替兄长寻访一番,若无果,兄长再南下不迟。”

戚继光闻言笑着颔首。

而一旁的吴惟忠见两兄弟的话题告一段落,这才看向戚继美插话道:

“元嘉,京师已经解围,我原本是准备出京一趟的,可未见到你安然无恙,我不放心离开。”

“如今见你安好,我便可以出京前往王庄一趟了。”

戚继美听得吴惟忠的话,先是心中一暖,随即听他提及“王庄”不由沉默了下来,良久后,方才徐徐说道:

“我知道这已经成了吴兄你的心结,若王庄之事不能有个结果,你此生也会不安的。”

“如今京师之围已解,各路援军抵达京师,陛下想来也不用再顾忌咸宁侯仇鸾了。”

“吴兄,你此番前往王庄,若是能寻得幸存者,到时或可,以此为破局之点让仇鸾的罪行陆续暴露出来,到那时便是其人受死之时了。”

吴惟忠闻言一脸肃然的说道:“但愿一切都能如元嘉所言。”

一旁的戚继光还不知所谓的“王庄”之事,待戚继美详细说道一番后,其人也是怒气勃发。

一时花厅众人便开始对仇鸾口诛笔伐起来,而这一切待到李福将席面从酒楼买回,众人这才移步膳堂为戚继光接风洗尘。

..........

小时雍坊,徐府,书房。

“据诸州县报,此次鞑靼南下所残掠人畜二百万,真可谓骇人听闻呀!”

如今重归国子监为司业的赵贞吉环顾一圈书房内的众人,最后看向端坐上首的徐阶痛心疾首:

“老师,你听闻此消息,难道还能无动于衷吗?”

“我们如今是到来该反击的时候了!”

徐阶闻言先看了眼脸色略显阴沉的张居正与进入书房后一直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的兵科给事中殷正茂,不由眯眼摆手道:

“孟静,你稍安勿躁!”

“为师今日召你们入府便是为了商议此事的。”

赵贞吉闻言脸上的怒气这才稍缓。

徐阶随即看向张居正,笑道:

“叔大,你往日遇事都面不改色,一派从容,为师今日到时难道见你失态一会。”

张居正闻言不由摇头道:

“学生往日之所以能从容以对,乃是因为要么事情未脱离学生掌控,要么事情仅仅涉及学生个人荣辱。”

“可如今孟静兄口中所言的二百万人畜,他们可不仅仅是个数字,它意味着在此战中不知有多少我大明百姓家破人亡,如今依旧流离失所。”

“学生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也心中震动不已。”

徐阶闻言不由肃然起来,随即微微颔首道:

“叔大,你所言有理,我等既然秉政中枢,自当有所作为才是。”

“此次鞑靼南下,兵部应对失当,如今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其罪大焉!”

一旁的赵贞吉闻言不由想起那次他前往兵部所受的刁难,心中的怒火不由再度燃起,连忙应声道:

“老师,你所言极是,既然事涉战争,兵部岂能无过,丁汝夔难辞其咎。”

徐阶闻言不由安抚道:

“孟静,你放心,此次无论是为了公义还是为了替你雪耻的私心,为师这次都不会放过丁汝夔的。”

赵贞吉闻言这才彻底释然。

徐阶随即看向一旁静静听着一直没有言语的殷正茂,意味深长道: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御史同为台谏,都身负建言进谏之责,养实【殷正茂的表字】你乃是兵科给事中,你对于兵部尚书丁汝夔在此次应对鞑靼南下之战中的表现是如何看的?”

殷正茂闻言不由瞥了眼坐在他身旁的张居正,毕竟他今日前来徐府是应张居正所邀,而他之所以答应此事,乃是因为他与张居正乃是同年,两人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

在如今的大明文官内部,诸如座师与学生,同科的同年,那都是极为重要的人脉关系。

所以往日里殷正茂与张居正来往还是比较频繁的,两人的关系也不错。

张居正自然也察觉到了殷正茂的目光,他之所以邀此人同来徐府,自然是因为对方兵科给事中的身份徐阶正好用得上。

而且他也心知肚明,他这个同年因为自小家族寥落,又直到三十五岁才高中进士,所以此人极为热衷仕途前程。

张居正收敛思绪,不由笑着对殷正茂道:

“我老师不日便要入阁了,养实兄为人机敏,又洞察世情,正是如今我老师要倚重的贤才。”

“此次我竟然邀请你入徐府,自然是把你当作自己人,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在我老师面前尽管直言便是了。”

殷正茂闻言不由心中激动,想他歙县殷氏往上可追溯到南宋末年的殷恂,也曾在歙县名望颇隆过。

只不过到了他这一代,早已经家道中落,歙县殷氏也日薄西山了。

他自小苦读不辍,屡试不第后,终于在三十五岁中得进士,何其艰难也。

他如今一心便想重振门楣,封妻荫子,只是还未寻到相助他的伯乐而已。

如今能得一个阁老器重,殷正茂自然欣喜不已。

他将目光从张居正身上收回,待看向徐阶时,见对方正一脸笑意的看着他,殷正茂一咬牙,赶紧俯身道:

“我认为丁汝夔罪无可赦,明日我便会与六科同僚共同上奏弹劾兵部尚书丁汝夔守备不设以致鞑靼南下,罔上毒民,其罪当诛。”

徐阶闻言不由满意颔首道“养实,你果然见识过人,朝中台谏中就该多些如你这般的刚正敢言之辈。”

殷正茂闻言赶紧赔笑道:

“今日都是因为能来徐府听徐尚书的高见,卑职这才明晓事理。”

“我想徐尚书入阁后必定事务繁忙,不知那时我还能否入府请教?”

徐阶闻言不由笑着说道:

“你既然是叔大的同年,日后若有疑惑,自然也可常来徐府,我是一向喜欢为国培养那些上进的后辈的。”

“而且你日后也无需再称卑职,在我面前以学生自居即可。”

殷正茂闻言不由大喜过望,赶紧俯身道:

“学生拜见老师!”

徐阶闻言不由捋须而笑。

他今日如此礼遇殷正茂,自然是为了入阁后,能在台谏发展自己的势力,日后无论是应对政敌的弹劾,还是为了铲除政敌,这台谏言官都是一柄锋利的剑。

阅读家兄戚继光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