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戚继光

家兄戚继光

第55章案发求追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通州东北,王庄。

“吁”

吴惟忠拉紧手中的缰绳,让马速渐渐放缓,他坐于马上,看着不远处的王庄,一时竟然生出近乡情怯之感。

他虽然仅仅在王庄停留了一日,可随后发生的王庄之变实在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震动,让他对这个地方多了些莫名的感情。

他此行本就存着搜寻王庄幸存者的目的,可事到临头,他又踌躇不敢前行,他担心等他进入了王庄,所见的是满目疮痍与毫无人烟的荒废之地。

正当吴惟忠一时迟疑不决之时,他突然看见不远处的王庄内升起了几缕炊烟,显然因为临近午时,王庄之内有人开始生火做饭了。

吴惟忠见状不由心中一喜,心中的那些迟疑立刻便烟消云散,其人一夹马腹,驰马径直向王庄而去。

待行至王庄,吴惟忠心中的那股高兴却又渐渐消散,因为如今的王庄早已不是以往他印象中的样子。

虽然村庄之内重新矗立起了几座房屋,但却留下了许多的空地,而那些空白处虽然被人清理过,但依稀可看见被焚毁的痕迹。

而听得马蹄之声,村庄之内不仅没有人出来询问,吴惟忠反而看见之前的那些炊烟快速的消失了。

显然这些王庄之人遭受兵灾后留存下来的恐惧,使得他们哪怕在如今战后一切都恢复平静后,依旧对马蹄声保持着很高的警惕。

吴惟忠见状不由叹了口气,便下得马来,准备上前寻处距离他最近的房屋叩门询问一番。

可当他刚下了马,便见不远处的房门被人小心翼翼的推开了个口子,随即口子越来越大,最终从门后走出一个独眼的汉子。

两人陡然相见,都是一脸的惊诧与欣喜。

吴惟忠自然一眼便认出眼前的汉子便是之前他落脚处的王里长家的次子王义了。

只不过此时吴惟忠细看之下,还是发现了眼前之人改变很大。

不仅仅是对方瞎了一只眼,王义整个人的气质一改之前的淳厚反而面带阴郁与凶狠之色。

王义见到吴惟忠,脸上的戒备之色这才舒缓,他笑着迎了上去,便准备跪下,口称“恩公”。

吴惟忠见状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扶住王义,徐徐说道:

“何须行如此大礼?”

王义被扶住后依旧尝试了一番,见丝毫无法动弹,这才无奈的笑着起身道:

“那日王庄遭劫,若不是恩公护着我们这些幸存者逃出了村庄,我们如今恐怕早已经被烧成了灰,如此大恩,恩公当受此礼。”

吴惟忠闻言失笑摇头感叹道:

“当日为了引开追兵,我中途与你们分道了,也不知你们后来如何呢?”

“其他人还活着吗?”

王义闻言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神情也复杂起来,随即听吴惟忠问起其他人,不由一拍脑门,失笑道:

“看我见了恩公实在太高兴了,竟然忘了喊大家出来,不过恩公勿怪,经过那事后,村中人见了外乡人都十分的戒备惊惧。”

吴惟忠闻言苦笑着点了点头。

随即他便听到王义大声吆喝着让众人出门来见吴惟忠。

吴惟忠这才得以见到其余的幸存者。

可他的心情却没有好多少,因为他粗略数了下,如今的幸存者不过二十来人,比起战前王庄两三百人口的盛况,如今可谓是十不存一了。

在接受众人的一番感激后,吴惟忠被王义迎进了家门。

待落座后,王义端着一个半旧的茶碗,将茶碗递给面前的吴惟忠尴尬笑道:

“请恩公不要介意,如今家中物件还不齐全,这茶碗是唯一没有缺口的,你将就着用一下。”

吴惟忠闻言笑着摆手道“我一武人不讲究这些东西。”

待接过茶碗啜了一口后,吴惟忠这才神色复杂的看向王义道:

“不瞒你说,我如今已经入了锦衣卫,而且已经查清楚了当日为祸王庄的乃是咸宁侯仇鸾的心腹之人侯荣。”

“如今仇鸾战败受伤,他的好日子也快要到头了。”

“我此行来王庄,一是想见一见你们这些故人,二来是想请你们入京去刑部状告仇鸾纵容手下为祸乡里。”

“不知你敢不敢随我去一趟京师?”

王义闻得此言,不由双目通红道:

“有何不敢?”

“若是仇鸾依旧势大我或许还会迟疑,既然恩公都说了这人已经失势,那我为何不敢去报这破家毁村之仇?”

“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着这些人伏法,不然我日后如何有颜面去面对王庄那两百八十条亡魂?”

吴惟忠闻言重重的颔首道“你既然心意已决,那我们便即可出发。”

王义闻言没有再多言,只是郑重的颔首应下。

..........

三日后,刑部衙门前。

戚继美看着吴惟忠护着王义径直敲响了刑部衙门八字墙前的鼓,不由偏头看向身旁的陆绎道:

“我原以为锦衣卫会接下此事的,没想到陆都督竟然让我们来刑部鸣冤。”

“你知道此间的缘由吗?”

陆绎闻言不由皱眉不解道:

“我也十分疑惑,按理说这个功劳锦衣卫没有必要让给刑部的,但是我问过我父亲后,他没有多说,只是告诉我这是陛下的吩咐,之后锦衣卫才会出场。”

戚继美闻言不由若有所思道“想来陆都督是有别的考量,不过不管如何,只要锦衣卫依旧要对付仇鸾便可。”

陆绎闻言不由颔首。

随即戚继美便见随着鼓声阵阵,整个刑部都被惊动了。

先是守门的门卫过来询问敲鼓的缘由,待得知眼前之人要状告咸宁侯时一脸的惊惧,压根没有理会王义递过来的状子,便神色惊慌的小跑入了刑部大门。

..........

刑部签押房内。

刑部员外郎王世贞将手中的刑案整理完毕,完成了今日的庶务后,不由脸带笑意的起身准备离开刑部前去赴他的好友李攀龙举办的诗会。

如今不过二十四岁的王世贞可谓妥妥的人生赢家。

其人不仅长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而且世出名门,先不说其先祖可追溯到琅琊王氏。

便是从他祖父开始论起,他太仓王氏也可号称望族。

王世贞的祖父王倬,宪宗年间进士,后来在孝宗与武宗朝一路升迁,最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而如今王家父子俱同殿为臣,其父王忬乃是右佥都御史,至于王世贞本人更是在嘉靖二十六年年,仅二十二岁便高中进士。

其后此人与李攀龙等人诗词唱合,在如今的大明文坛上独领风骚,可谓声名远扬。

王世贞一边准备开门,一边在心中思忖着此次诗会他该做些什么好诗来惊艳全场,却不料签押房的门先被人从外面推开。

王世贞不由皱眉不悦看着眼前脸色惊慌的文吏道:“何事如此惊慌?”

文吏从守卫那里得知有人击鼓状告咸宁侯,此时心中还七上八下的,只是想快点找个能做决定的人来处理此事。

此时见了王世贞,也顾不上眼前这位兵部员外郎的不悦,只是一股脑的将刑部大门前发生的事情禀告给了王世贞。

文吏快速的说完后,便一脸期待的看着王世贞,小心翼翼问道:

“大人,你说我们该如何办?”

“是不是去禀告尚书与侍郎?”

王世贞闻言不由陷入了沉思。

他既然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那自然也是张居正的同年,而且因为太仓州与华亭县相距不远,又因为他的诗才,他本人是很得徐阶的欣赏的。

他自然也知道如今徐阶既然入阁便难免与严嵩对上,而仇鸾正是严嵩的义子。

“这或许是个打击严党的好机会。”

王世贞的脑海中不由闪现出这个念头。

他既然心中有所决定,便不再迟疑,他看向文吏道:

“刑部作为三法司之一,定要秉承公正,不畏强权,如今有人状告仇鸾,若我刑部久久无反应,我恐怕明日这朝中百官都会嘲笑我刑部之人无胆。”

“本官既然已经得知了此事,自当亲自去接下状子,受理此案。”

文吏见有人愿意掺和此事,不由松了口气,随即迟疑道:

“那尚书大人那里.......”

不待文吏问出口,王世贞抢先回答道:

“此案必定会震惊朝野,如此大事,自然要禀告尚书大人。”

“我立刻去处理此事,而你便去禀告尚书大人去。”

文吏闻言自然赶紧应下,行了一礼,便脚步匆匆的离开了签押房。

待文吏离开后,王世贞思忖片刻,便兴致勃勃的向刑部大门而去,至于诗会,他早已忘在九霄云外了。

阅读家兄戚继光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