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五百二十五章:朱棣的筹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王美人手中动作微微一顿。

抬头,看向朱标。

朱标从短暂失神中回神,略作沉吟,点头道:“一起去看看吧。”

……

马车行使在前往民用码头的路上。

朱标看着窗外,又一次怔怔出神。

航海探险。

他早听说过。

早在十几年前,老四刚打下吕宋省,彼时的战船,还只是风帆动力时。

老四就支持俞靖率领一支海军船队出海,进行航海探险。

俞靖不负众望。

为老四找到了,一块疆域面积,不输大明的龙洲。

当然,这一点没有得到确认。

有人相信燕华的宣传。

有人则对此深表怀疑。

胡惟庸、吕本就不止一次提及,这不可能!

认为龙洲之说,是老四故意放出来,迷惑众人的说辞。

为的,就是让所有人对其放松警惕。

让所有人都认为,老四对大明没有任何兴趣。

胡惟庸、吕本认为,俞靖的航海探险,肯定发现了一些小的岛屿陆地。

但疆域面积,绝对没有燕华宣传的那么大。

龙洲之说,真假姑且不说。

此刻,他更想去亲眼看看,一支在大海航行数年的船队,是什么样子的。

上次俞靖航海探险,无缘一见。

这次倒要好好看看。

……

很快,车队驶入民用码头。www.lawace.cn 盘古小说网

朱标收起思绪,刚推开车门,脚踩在地上。

尚未来得及说话。

呜呜呜……

悠长号角声响起。

朱标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视线仿佛被粘住了,再也无法从看到的景象中移动。

一支船队……

怎么形容呢?

完全可以说是‘破破烂烂’!

断裂的桅杆,孤立的耸立在甲板上。

阳光映照下,像个不屈的将军,在自己‘士兵’艰难的拖拽下,缓慢驶来。

破破烂烂,漆黑的风帆,就好像一场战火硝烟中,猎猎作响,永不倒下的旌旗。

没有一艘船是好的。

即便行使在最前面的旗舰。

随处可见,船体外面,破损后,重新修补的木板。

号角声依旧在接连不断响着。

整个码头,看着这支无比‘悲壮’回航的舰队,一片安静。

‘这就是燕华吗?’

朱标紧盯着,心中忍不住反问一句。

眼前这支航海探险队。

与最开始俞靖那一次,略有不同。

这是一支,得到老四支持的民间航海探险队。

据他所知,其中虽然有部分燕华退役海军将士。

可成员中,更多来自燕华的年轻人!

当初,锦衣卫燕华分系统,有人提出,派一名锦衣卫的谍子,跟随出海。

他也不知,当初提出这个建议的锦衣卫,到底是朝廷的人,还是老四渗透进去的人。

毕竟,通过盗取盗用事件,已经证明。

他早期命纪纲在燕华,布局的锦衣卫系统,已经完全被老四渗透成筛子了。

现在这个系统,已经被完全放弃。

当时,这名锦衣卫提出的建议,他没有重视。

而镇抚司衙门内部,对此事也不热衷,认为这完全是去送死。

此刻,他却有些后悔,当时没有重视此事。

倒不是,因为后悔,没能跟随,盯着这支探险队在外面到底发现了什么。

而是后悔,朝廷的人,没能抓住这次机会,感受真正的大海。

这支由老四支持,几乎由燕华民间青壮组成的探险队。

无论有没有新的发现。

但他们的精神、勇气,已经远远把朝廷、把中原甩在身后了。

这支民间探险队,某种程度,其实就代表了燕华的民间精神。

勇武、奔放、勇于追求、敢于冒险!

这就是燕华,未来一代青年人,集体精神面貌的具象表现!

朝廷未来一代的青年呢?

普通百姓家子弟,还在为如何过好日子而挣扎。

精英一代青年人,沉迷于享乐,以及如何继承父辈奋斗下得来的蒙荫,家族内部勾心斗角。

考取功名,就一门心思钻营。

双方代表着未来的一代青年人,差距如此之巨大。

朝廷在未来,如何与燕华竞争,他靠什么,保持对燕华的优势和压制?

……

就在朱标出神思考。

感到迫切,却又束手无策之际。

船队靠近码头。

在一个个停泊位停靠。

谭五、靳宓带着众人,在甲板上列阵。

船刚刚挺稳,便快步下船。

看着朱棣、朱元璋亲自迎上来。

谭五、靳宓相视一眼,加快脚步,赶过来,立正敬礼,“陛下(师公)、王爷(师傅)!”

朱棣与谭五说话时。

朱元璋含笑拍了拍靳宓肩膀,“前些天,你师傅提及你,还很担心,咱就说,你这小家伙,聪明的很,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靳宓笑着挠头。

朱元璋询问:“这回探险寻找到什么有趣事情,可别告诉师公,又找到一个,相当于龙洲疆域的大陆!”

“师公,比龙洲大!”

靳宓一句话,顿时吸引朱标为首,站在后面旁听的众人。

所有人,惊诧看向靳宓。

朱棣含笑看了眼这个学生,和谭五低声交谈同时,看着靳宓。

相较于众人,他倒是一点儿都不惊讶。

南北美洲的面积,何止比龙洲大。

十几倍龙洲都不止。

朱元璋惊讶看了眼朱棣,视线重新落在靳宓身上,好奇催促:“快给师公讲讲。”

“师公,从徐福省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奴儿干都司海岸行进,会抵达,唐朝时期,渤海国的率宾府(海参崴),然后继续沿着海岸线向北,就会抵达,太平洋最北边的一条海峡,师傅用谭叔的名字,命名这条海峡……”

朱元璋耐心听着。

他家老四,以谭五之名,命名的这条海峡,他有所耳闻。

“这条海峡,即便是夏季,最北边的海面上,也会有少量浮冰,而更北边,通过这条海峡,与太平洋相连的大海,因为在极北之地,又因一年四季,很多时候,都被冰封,且海况十分凶险,我们把这片大海,称为北冰洋……”

……

朱棣微微皱眉,低声询问谭五:“伱们还去探索北冰洋了?”

世界上,海况最凶险的两大洋。

无疑是大西洋和北冰洋了。

相较之下,太平洋真的可以算是极为温柔了。

即便如此,中原数千年文明史,始终没有征服太平洋,不得不说,十分遗憾。

这种遗憾。

在这个时代。

他可以十分自豪的说一句:不复存在!

谭五点头,苦笑低语:“折返回来,恰好现在的季节是夏季,我们就想着顺路,深入北冰洋去看看,没想到,即便是夏季,北冰洋的恶劣,也是我们所没有预料到的,深入第五天,就发生了一场十分强烈的海上风暴,三艘船的桅杆,直接被刮断,风暴从北冰洋深处,卷来的浮冰撞击,更是一度让我们以为,无法回来了……”

朱棣听着也十分揪心。

几艘木制战船,就去探索北冰洋。

不得不说,谭五他们胆子很大!

要知道,即便是历史上,铁甲战舰的时代。

北极熊和扶桑之战。

派舰队来太平洋。

都是绕道走马六甲海峡,根本不敢走太平洋这条近道。

直到科技进一步发展,船体结构更加坚固,以及大型破冰船出现,北冰洋航道才被打通。

他们胆子可真大。

现在就连横渡太平洋都没有走通,前往美洲,走的还是‘谭五海峡’。

就敢深入北冰洋。

若非运气好,恐怕就回不来了。

当然,他更为他们的勇气而高兴。

朱棣和谭五结束谈话,虽然对美洲很熟悉,可还是认真听靳宓描述。

“师公,这片新大陆的地理环境实在是太好了,适合种粮食的平原多的数不胜数,到处都是平原和树林,尤其是这片新大陆中部,气候环境整体和咱们中原差不多……”

……

“我们考察期间,去过一个区域,那里有五个巨大的湖泊……”

……

“在咱们中原,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我们去过的那片,拥有五大湖泊的区域,一旦被开发出来,我认为,五大湖区熟,至少养活一万万人口都没问题!”

朱棣不由笑了。

靳宓提及的五大湖泊区域。

肯定就是后世,世界闻名的五大湖区。

……

“沿着新大陆海岸线,再往南边的一片区域,也不知,各种鸟类栖息了多少年,形成了一片面积极为广阔,深度十分深的鸟粪区……”

朱标惊讶听着。

默默看向朱棣。

鸟粪是极好的肥料。

此事,老四当初开发鸡笼屿时,他就有所耳闻。

据说,最开始,鸡笼屿海湾内的海滩上,也富集鸟粪,老四建设移民村时,就把这些鸟粪,用作肥料。

而在靳宓的描绘中。

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希望燕华的商人,去他们发现的这片,富集鸟粪的区域,开办工厂。

把鸟粪挖掘出来,装入麻袋,然后用一艘艘海船,运输回来。

……

众人完全沉浸在靳宓描绘的新大陆中。

朱元璋询问:“那么,这片新大陆上,有其他政权,有人吗?”

靳宓拍了拍额头,讪笑。

把最重要的部分给忘记了。

点头道:“有人,北部主要是一些部落,多则数万,少则数千,这些北部部落,甚至尚未形成,类似草原那种部落联盟的政权体制,十分松散。”

“南部则不同,有七八个小国家,人口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七八十万,最多是一个叫做库斯科的小国,国力最强,大概有八十多万人口。”

“这些南部小国,建立了,较为粗犷,但比较完善的邦城治国家,至于库斯科国,人家具体叫什么,我们也不清楚,这个名字,是我们根据音译得出来的。”

……

话中,靳宓神色变得郑重,“师公,根据我们对新大陆文明的考察,尤其是对北部部落文明的考察,我们怀疑,新大陆北部民,极有可能,是来自中原的先民,甚至,我们推断,应该是夏商时期的先民……”

朱棣眉头一挑,故意询问:“可别说大话,你们的这种判断,有证据吗?”

臭小子这种判断。

到底真假无所谓。

他所在意的,是未来世界文明的话语权!

历史上。

中原在清末,失去了世界文明的话语权。

不但导致,很多中原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被人家改头换面说成自己的。

更是在讲述世界文明的方法论中。

都失去了话语权。

文明话语权,这很重要。

尤其是,当他成为一个政权之主后,越发明白,文明话语权的重要性。

往小了说。

只要靳宓他们,能拿出切实的证据,哪怕不完善。

都可以让中原,让炎黄子孙,对那片新大陆的所有权,拥有合理合法的永久性法统。

往大了说,当引导燕华的青年一代,明白、重视话语权的重要性后。

未来,如何阐述世界文明的话语权,就会被牢牢被燕华、被炎黄子孙掌握!

哪怕,这些青年人,搞出一个,世界之上,只有炎黄子孙具有高贵血脉,炎黄子孙最优秀,其他族群,也只能卑微听,卑微接受!

至于将来的青年人,到底如何走这条路,他不管。

但他一定要给后世子孙,把阐述文明的话语权,抢先夺过来,牢牢掌握在手中。

“师傅,我们带回证据了。”靳宓认真回答同时,朝船上挥了挥手。

只见。

一个只穿了短裤,上身赤裸,脸上画着色彩图案,头上顶着一根漂亮羽毛的奇特之人,跟随着船员靠近。

从面孔看,与中原人没有什么不同。

等奇特来人靠近后,靳宓介绍道:“师公、师傅,这就是新大陆北部地区的原住民,我们的好朋友,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子乙,姓氏取自商朝国君姓氏。”

朱棣唇角微扬。

这臭小子,不愧是他学生。

北部原住民到底是不是夏商时期的先民还无法拿出确切证据。

这小子,就给人家,冠以商朝国君姓氏。

摆明了,就是要把商朝先民的身份坐实。

为炎黄子孙,合理合法占据新大陆,奠定法统基础。

朱元璋也含笑瞪了眼。

他吃过的盐都比靳宓吃过的米多,这小家伙想干什么,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朱元璋余光看了眼朱棣。

老四燕华,不说那些被同化吞并的其他族群。

就是靳宓这些,地地道道的中原子弟。

都与现在中原的年青人,完全不一样了。

他可以肯定,中原青年,绝大多数在面对这个‘子乙’时,首先肯定是打心底里瞧不起。

在靳宓的介绍中,子乙有些紧张,又滑稽的学着靳宓他们举手敬礼的模样,对朱棣、朱元璋敬礼,用蹩脚的汉话问好。

朱元璋、朱棣父子,也予以了这个子乙十分隆重的厚待。

不光细细询问交谈,朱元璋甚至,毫不嫌弃,握着子乙的手,与之交谈。

随后,靳宓从子乙头插漂亮羽毛的装束,和商朝人装束进行对比。

又拿出了子乙所在北部部落的象形文字、部落祭祀图腾……

刘伯温、李善长为首,大明、燕华的文官瞬间被吸引。

……

码头好一阵热闹后。

一群人折返王宫。

王宫内。

一片芭蕉树林,纳凉区内。

众人围着一张张石桌落座,热烈议论着,新大陆原住民,到底是不是夏商时期的中原先民。

朱标听着周围激动议论声,久久不能平静。

一片,比龙洲大十几倍的大陆。

也就是说,比大明大十几倍,富饶的新大陆被老四燕华的民间探险队发现了!

朱标转头,看向旁边,正在和朱元璋低声交谈的朱棣,唇角动动,声音响起:“老四,关于大十字铁路计划……”

附近几桌听到后,众人纷纷结束谈话,看向朱标。

无论是大明一方,还是燕华一方。

都很明白,朱标此刻提及大十字铁路计划的原因。

随着参观。

以及探险队带回来的消息。

朝廷,不,准确说,太子手中可用的筹码越来越少了。

“开饭喽!”

就在此时,一道欢快声打破安静。

祈婳为首,一群孩子,端着一个个盘子,欢快跑来。

祈婳来到朱棣所在这一桌。

把盘子中,黑乎乎,看似烤焦的食物放在石桌上。

朱棣看到后,眼睛不由一亮。

码头上,靳宓更多讲述了新大陆的地理、人文环境,并没有提及,此行带回什么动植物。

没想到,真让他们把土豆带回来了。

朱元璋伸手戳了戳焦黑的土豆,抬头看着祈婳,笑道:“丫头,别告诉皇祖父,这就是你的厨艺,你这厨艺,可嫁不出去啊!”

哈哈……

众人顿时爽朗大笑。

祈婳俏脸通红,跺了跺脚,“皇祖父,这是师兄烤的!”

朱元璋冲靳宓招了招手,靳宓走来后,笑问:“这食物怎么吃?”

靳宓亲自动手。

当外面焦皮拨开一点的刹那,朱元璋等人同时闻到一股十分香甜好闻的味道。

靳宓将剥好的土豆递给朱元璋,指着祈婳同时端来的泡菜,“师公,这种食物,我们称作土疙瘩,在土里生长,产量极大,对土壤、雨水要求还不高……”

“配着泡菜更好吃,新大陆那种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都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也能靠这种作物,填饱肚子……”

……

朱元璋微微愣怔,看着手中,略微有些滚烫,散发着香味的‘土疙瘩’。

轻轻咬了一口。

细细咀嚼。

其他人见状,也不说话了。

纷纷动手。

吃过后。

大明一方的出访众人,神色纷纷凝重。

此时此刻,他们才更加清晰意识到,燕华航海探险带来的好处。

朱元璋吃完一颗后,打了个饱嗝,询问:“这种作物,咱们中原能种植吗?”

“应该可以。”靳宓回答道:“不过,我认为,大范围种植前,最好让我们燕华的农科司,以及小师弟周潮的生物研究团队,进行气候适应性培植。”

……

朱标边听,边看着手中,味道十分不错的烤土豆,心情很复杂。

无疑,老四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多了。

他手中只剩一样筹码,而这个筹码,却是他最不想给老四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