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屋里

这个屋里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阿Q孔乙己润土祥林嫂鸣不平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阿Q这个人物总体上是可爱的,他本心并不坏,精神品格没有堕落到地主军阀买办走狗“吃人”的地步。他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是由于自身的阶级觉悟还未见端倪和认知水平有限,他没有看清世道险恶的一面……

(略)

被人欺负了,就去欺负小尼姑,获得心理平衡。阿Q被人欺负了多少次?很多次,而且把头往墙上碰。他欺负小尼姑,书上描写就一次,摸了一次头顶……

结果人家顷刻就骂:“……的阿Q!”

阿Q反骂:“和尚摸的我摸不得?”

这是阿Q为自己找台阶下,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即受到强者欺凌,又靠欺负更弱者泄愤,于是两面都不喜欢他阿Q。

阿Q也很沮丧,知道自己在人们心目中评价偏低,他也希望自己是个体面受尊重的人。可社会的大环境,是否让他看见有道德的人过上好日子了呢?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的大环境让他看到什么呢?因此,阿Q道德的沦丧就不是他个人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的大背景衬托出来的。试问,能够给中国造成影响力的大人物有多少爱国者?就当时而言。

阅读《阿Q正传》,我看见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没有政治觉悟的他是如何挣扎的。

阿Q需要一种慰藉,既然世上的好人要受不公正待遇,况且自己也难以做到“好人”的标准,那就希望别人比他更下流,这样他自己的道德水平相应的就“上层”了。有小偷到他家里,阿Q已经家徒四壁,他感慨:“小偷这是瞧得起我才来!”

他遇到这种状况才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是品德还可以的人。他的社会参与既是作为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一个人生计的需要,他不仅需要存在感,更需要地位和荣誉来支撑作为一个男人的光环。这样的阿Q,有什么错?说他不对,我认为实在难为他了。

社会的严酷让他不敢面对现实,一切美好的逻辑都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结果被无情的砍了头,成了不计其数的死在旧社会屠刀下的其中一个。

阿Q是一位年纪轻轻的,本来可以作为一番的男子。大概当时的年轻人有三种出路,一种是去革命,一种是成为走狗,一种是活在煎熬中,很可能被人鱼肉。阿Q不自觉的成为第三条路中的牺牲品。不幸的命运使他生活在不幸的年代,消极的反抗正中剥削阶级的下怀,一颗无辜的头颅被“食肉者”砍下来了。

与阿Q不同的是另外一名青年,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带有当时的知识分子特点,他就是孔乙己。

孔乙己理论上来讲,应当是比阿Q更容易生存的,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同样艰难。

我那时候的初中语文老师不懂,他认为孔乙己“好吃懒做”,而且说鲁迅也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简直是对孔乙己个人名誉和精神品格无情的脚踏!我不知道初中语文老师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他是否确定自己英雄好汉,他有多少把握过体面日子?

阅读这个屋里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