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部落大发展

原始部落大发展

第11章 编竹背篓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随她了,不捣乱就行。

按照一般常识,原始人寿命比古人还短,大多三四十岁就差不多老死了。

寿命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常年干重体力活,压榨身体极限,透支生命。

所以装东西背着走的背篓不能太大,最多装五六十斤东西就够了,背的太多容易透支生命减短寿命。

原始人没有运送大量粮食收获和货物的需求,能装三五十斤的背篓完全能满足容器需求。

所以背篓不用多大,半米高,最宽大的口宽四十厘米,厚三十厘米就差不多了。

以这样计算,粗竹篾长一米三,宽五毫米,厚三毫米。

细竹篾宽三毫米,厚一毫米多,长度随意,横着编的,一米以上长就行。

边劈边构思怎么编织,发现还缺几根支柱,得用两三厘米宽的竹条当主要承重柱,和背负的背板。

一米六长的竹条需要两根,一米一长的竹条需要八根。

两个多小时后,竹条和粗竹篾、细竹篾劈好一大把,开始编织。

罗云构思的背篓是底小口大式,上下梯形,方口方底。

四个角用两根竹条当柱,与后背贴合的这一面多加四根竹条。

背篓上沿和底沿各横着编织两圈竹条,既能加固,也能当背带的绑定骨架。

先拿出竹条,两根长的交叉放置。

四根短的烤软二十厘米长,折弯九十度定型,量出十八厘米处再烤软,折弯九十度定型,做成乚形。

两根短的烤软,折弯做成长二十五厘米,宽十八厘米的长方形环,多余的破开一点缝隙,一点点折断。

竹条竹篾比较脆,容易断,最好烤软后折弯定型,硬折弯容易断。

四根短的定型后,和两根长的交叉编织,压一根撑一根,把背篓底部承重框架搭起来。

然后抽出二十根粗竹篾,八根一组,十二根一组,相互十字交叉在竹条框架中开始编织,编织出比巴掌略大一些的面积。

抽出几根细竹篾,把缝隙大的地方编织的更小一些,网眼填补上,不会轻易漏东西。

随后背篓底部边缘的粗竹篾放火上挨个烤烤,烤软后向上九十度折弯定型,背篓四周的承重柱和龙骨支棱起来了。

竹条和粗竹篾的角度分布均匀,拿起一根细竹篾开始横着穿插编织,穿插一段距离后下压紧实,继续穿插。

细竹篾比较细,不太容易折断,拐弯处稍微烤热一下,不用定型,直接穿插编织进去。

穿插一圈后继续穿插第二层,穿插两层后调整一下形状,别整变形了,顺便再压紧。

接着横着穿插两根长方形竹条环,穿插好后继续向上一层层穿插细竹篾。

刚编出来十多厘米高,天黑了,肚子饿了。

拿出烤鱼烤热,把睡着的雨叫醒,兄妹俩不管流口水的族人,吃个半饱后,剩下的包起来藏在身上。

继续编织一会儿,困的不行了,雨已经睡着了。

背篓底部形状基本固定,不容易变形,晚上得放好,别让人把支棱着的竹条和粗竹篾折断了。

烧火的老人已经换人,罗云请她们帮忙保管,别让人动。

老人一听是捕鱼的工具,尝到两天甜头的她们很重视。

半成品背篓、竹子、竹条竹篾和抄网兽皮绳放在一起,保证不让人动,以免族人弄坏了后捕不到鱼,大家一起饿肚子。

次日半早上醒来,放水,抓点雪洗手洗脸。

烤热点鱼肉,兄妹俩垫垫肚子,罗云拿过没有人动过的背篓继续编织。

首领和巫醒来了,围在身边,看罗云编织背篓。

首领问道:“云,今天抓鱼?”

罗云看了下外面的天气,不是大晴天,有点云层。

“抓,等会儿去抓,现在,冷。”

首领点头同意道:“好。”

巫问道:“云,这是甚?”

罗云道:“这,装鱼,比兽皮好,能装果子。”

阅读原始部落大发展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