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

第178章 求仙投名状(6k)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杨长被问得不禁一愣,他们途中住过磁州、河间等地,从未被这样刻意盘查。

这腌,难道想索贿?

他不想被一小卒绊住,也不想闹出动静来,便从怀里掏出两块碎银,陪着笑脸递了出去。

“我们是中原旅人,来蓟州看看山水,请行个方便”

“嗯?”

那军头收下碎银,并没有痛快放行,反而语带讥讽:“我们为汉人卖命,你们却在游山玩水,真是同人不同命.”

“辛苦,辛苦”

杨长笑着应了两声,拉着赵福金就往外走。

赵福金虽戴着面具,却难那掩动人的身姿,引军头在她身上打转。

“站住!”

“还有事?”

“你,把面具摘掉!青天白日,何故假面?”

“拙妻貌丑,故用假面。”

杨长语气变得僵硬,他本来不想惹麻烦,但对方上赶着找死,就没打算再给好脸,赵福金已吓得躲到他身后。

“能有多丑?摘了假面让我验看,蓟州仍多有辽人细作,本将奉命严查!”

“是吗?”

杨长被这兵痞惹恼,皮笑肉不笑伸出右手。

“看看我手里是什么?”

“什么?”

军头误以为还有贿赂,遂身体倾斜探出头去,却看那手心空空如野。

“是什么?”

“黯然**掌!”

杨长揸开五指,去那军头脸上只一掌,打的他踉跄往旁窜倒,左脸的好几颗牙齿,伴着血唾飞出嘴。

“起法,快走!”

“哦好。”

赵福金得了提醒,慌忙掐诀念咒作法,幻化出风火二轮。

其余门卒发现不懂,吩咐拔刀冲来支援,都被杨长数拳震飞。

“你们.”

“有反贼!”

门卒们慌作一团,有人逃跑有人呼喊,而杨长已搂着赵福金,脚踏风火轮飞驰而去。

城上哨兵双目圆睁,他急忙揉了揉自己眼睛,心说自己今天起猛?再睁眼,只见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远。

不一会,渔阳守将带援军赶到,看到城下倒了七八个,并没辽人趁乱夺城。

“谁能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

“刚才有人闯城门,出手打伤了罗押正.”

“有多少人?”

“两个.”

“才两个?”

守将听后手指重复了一遍,同时看向捂脸的罗押正,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你们是废物吗?”

“将军,他们不是人.”

“你说什么?”

“这两人能凌空飞行,说不定是神仙”

赵福金神行法已熟练,转眼就飞出几十里开外,在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

“二仙山往那边走?”

“蓟州三面开阔,只有北面山脉连成一片,你再往东就是平州了。”

“哦”

听了杨长的提醒,赵福金耳根子瞬间红了,她在宫里也读了些书,对燕京周边有粗略了解,却在实践中犯了迷糊。

也是因为刚才太着急,让她都没时间去考虑问题,此时尴尬回应:“杨郎既然知道方向,刚才就该提醒我的。”

“无妨,公主神行法已熟,绕点路也没关系,我也不知具体位置,等会途中遇到人家,得停下来问路。”

“知道了”

赵福金见杨长不急,也就没着急马上赶路,而是先蹲在河边洗手。

身为高贵公主,常年生活在整洁环境,像这样长时间餐风饮露,她还没有完全习惯。

刚才城门遭盘诘,紧张得手心冒汗,之后一路神行风干,香汗化作掌心泥。

“杨郎,常胜军如此跋扈,在燕地又不得人心,真不明白爹为何厚待,难道就因能打仗?”

“不然呢?若是没有常胜军,燕京估计拿不回来,北伐军对辽作战,只有他们能打胜仗,陛下自然要器重,只不过”

“不过什么?”

“常胜军主要是辽人、奚人,对咱们大宋没有归属感,听说按宋金之间盟约,辽国的‘遗产’都该是金国的,郭药师和他的部曲也该归金,童贯为了留下这支力量,用燕山府治下三万富户向金国交换,他们都是百五十贯以上家业者.”

杨长说完一声长叹,这些故事当初从韩世忠处听来的,既然能在宋军之中广为流传,想来不是有人造谣童贯。

赵福金听后愕然,半晌才诧异追问:“就是除了燕京是买的,就连常胜军也是买的?如此岂非寒了燕地民心?而常胜军在这边作威作福,似乎也不能一劳永逸,杨郎应该上书劝谏”

“我?”

杨长先指着自己,然后摇头苦笑:“连公主都能看出来,朝中大臣及陛下岂能不知?我这五品小官凑什么热闹?无论买回还是打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复故土这成就,在他们手里实现了,史书上可以大书特书。”

“若能真心为大宋也行,我总觉得这群人不可靠.”

“呵呵,我初到梁山仅为小卒,可知为何能脱颖而出?”

赵福金沉思之际,看到杨长举起拳头,意味深长补充道:“江湖上就认这个,能打就能赢得尊重,要想让常胜军归心,就得比他们更强!”

“杨郎说得对,临时借来的力量,终不是自己的”

“是啊,我们出发吧。”

“好。”

赵福金虽是感叹常胜军,杨长却下意识代入了自己,他凭借【捡尸者】命格发迹,一身本领都是捡来的。

换句话说,这些也是借来的力量,会不会有一天消失?

想到有这种可能,杨某人顿时惴惴不安,急忙呼唤公主趱行。

赵福金祭出风火轮,转道向北去寻二仙山,途中经过几个乡民指点,刚到辰时就行至山下。

二仙山藏于群山之间,远观即不巍峨又不奇绝,很难与仙山联系上。

杨长感慨法术真快,如果自己骑马来寻仙,边走边问可能要耗费两天,而现在只用了两个时辰。

山间小路逼仄,赵福金的神行法在此不好使,杨长也不愿她在此卖弄法术,于是两人踏着山道、顶着日头缓行。

八月已入秋,暑热却是极盛。

好在山上植被茂盛,青松翠柏随处可见,不时还有清风拂冈,行至半山腰都没生汗。

半山腰遇到岔路,上山小径与松林小蹊。

杨长根据经验,弃掉苍莽上山小径,转投松林下小蹊。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紫虚观就藏在前方松林中,有人活动踩出了林间小道。

转瞬行至观前,门后闪出一个童子,拦住两人去路。

“是你?”

“你是.”

“好汉忘了?蜈蚣岭,坟庵。”

“原来是”

杨长终于记起来,当年武松化身修罗,自己在蜈蚣岭止杀,巧合救下的小道童,竟然出现在这里。

只是几年时间长了个,杨长一时间没认出来,心说缘分这东西真是妙,当年若没结下这善果,今日不得多费一番唇舌?

拜师一事,稳上加稳。

杨长对道童打个稽首,微笑着套近乎说道:“仙童缘何在此?记得当时说要回家乡”

“好汉应该忘了,小人家就在蓟州。”

“原来如此,你在这紫虚观”

“当年我回到家乡,父母兄弟皆已故去,偶然寻到这紫虚观,做了个守观童子。”

“是这样”

杨长暗忖你能给大佬看门,也是外人求不来的福分,旋即说道:“我与公孙一清、乔道清皆有交情,今日路过此地特来探望,顺便求见罗真人指点迷津。”

“原来如此,师祖此时应在朝真,你们请入门内等候,我去通传两位师叔”

童子言罢打了稽首,如一阵风跑得不见人。

“杨郎真是交友广泛,居然连此处童子都认识。”

“呵呵,也是之前因缘际会,攒下点交情。”

“嗯,这紫虚观.”

赵福金话没说完,已开始环顾四周。

这里没有神霄宫宏伟,瓦上的青苔也没人清理,反而显得古色古香、超凡脱尘,与赵佶建的道观形成强烈反差。

“此地清幽恬淡,或许才是修道之所,我爹太注重形式,他该来看看”

“大宋开国以来,只有太宗皇帝,曾带兵来过燕地,可惜兵败在高粱河。”

“如果太宗真能收复燕云,就没有现在这么多事.”

“历史没有如果,对了,高粱河就在蓟州”

杨长话还没说完,突然看见斜前方廊下,那道童引着乔道清走来,他旋即与赵福金迎上前。

“乔先生。”

“乔先生”

“杨观察、杨夫人,你们竟真来了二仙山,我引你们去见本师。”

看见乔道清做出指引手势,杨长随即示意赵福金跟上,他在路上好奇问道:“刚听说真人正在朝真,此时过去会不会打扰?”

“师父朝真已毕,现在云床养性。”

“之前那件事”

“小道曾斗胆提过,师父却没有作答,全靠观察造化。”

“好吧,一清先生在吗?”

“他与马灵,此时都在轩内,这边请”

杨长约接近罗真人约紧张,他一路上不停向乔道清请教,想通过问答也缓解内心压力,但是还没问出个所以然,就被引入松鹤轩中。

云床之上,须发皆白的罗真人,正盘腿闭目养神,公孙胜、马灵侍立左右。

杨长仅看他这坐像,脑海就闪出仙风道骨四个字,随即带着赵福金拱手行礼。

“此二位何来?”

“弟子曾告我师,此沁州义友杨长,久慕我师神仙之名,欲到观中恭听教诲,今日路过蓟州,顺路上山拜谒。”

“哦?”

罗真人双眸慈祥,不像智真长老般深邃,给杨长以亲切之感。

“你就是杨长?那你旁边是”

“拙妻赵氏.”

杨长在真人面前不敢说假,回答完见到罗真人捋须点头。(www.)

阅读我在水浒捡尸成圣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