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第112章·秋意如梭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七月初八。

赵祯下达了一道同时册封三位妃子的诏书:

曹玘之女曹伊,册封为皇贵妃,赐金印金册,秩同正一品,位列亲王之上,暂代皇后之权,总理六宫庶务。

高继勋之女高蔚,册封为淑妃,赐银印银册,秩同正一品,位同亲王。

杨文广之女杨璃,册封为德妃,赐银印银册,秩同正一品,位同亲王。

……

七月初九。

赵祯正式搬入行宫,原皇城司三千亲从官移防驻扎行宫内西南角。

随赵祯一起搬进行宫的,还有杨太后、三位新晋妃子、婕妤陈嘉月、以及五十名内侍和五十名宫女。

……

七月初十。

赵祯下诏,将皇城司下辖三千余名亲从官划出,新设一卫,直属皇帝,赐卫名:亲从。

主官称‘亲从卫都指挥使’

其下各级依次为:指挥使、都头、十将、卫士。皆赐绯袍锦衣。

……

七月十二日。

赵祯下诏,将行宫分为前院后院,前院为办公场所,后院为皇帝休息场所。

命‘内东门司、内阁、学士院’尽数移入行宫前院东南角阁楼内办公,赐名‘东阁’。

东阁分三层,一层为内东门司办公处;二层为学士院办公处;三层为内阁办公处。

……

七月十四日。

赵祯高坐于垂拱殿上,手中握着御笔,沉思片刻后,缓缓挥毫,写下诏令词头:

“张龟年治耀州富平县,勤政恤民,公正无私。任内经济繁荣,民生安乐,朕甚嘉之。特诏升其品秩,再任原职,以资鼓励,望百官效法。”

停笔静待墨迹风干,赵祯捏了捏眉间鼻梁。

全国上千个县,每个县都有一位‘知县事’。

赵祯需要立几个典型,以此显示皇帝的明察秋毫,赏罚分明。

连县官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官都能得到皇帝的嘉奖,那比他级别高的官,只要好好干,干出政绩,未来一定前途无量。

经过政事院与审官院的双重遴选,张龟年脱颖而出。

此人的政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第一档的知县事。

赵祯只需要确定此人确实没啥大问题,就可以为他写下表彰的诏书。

毕竟像这种类似打鸡血的诏书,赵祯每个月至少要写十份。

……

七月二十四日。

赵祯于辰初四刻始(7:45)从行宫出发,历时一刻钟,在辰初四刻末(8:00),抵达皇宫大内垂拱殿。

皇宫内秋风习习,金叶飘飘,晏殊手持奏疏,步履稳健地走进垂拱殿。

晏殊垂首作揖,言辞恭谨:“官家,百官经过深思熟虑,特为官家精心拟定了新尊号,请官家垂鉴。”

赵祯接过奏疏,目光轻扫其上,那锦绣般的词句看的赵祯面皮发热,他缓缓开口道:“晏相,朕觉得这些虚名如同天际浮云,飘渺而过,没什么真正有益之处。”

晏殊微抬眼帘,眼中闪过一抹惊讶,旋即平复下来,他再次拱手回应道:“官家明见万里,然百官之心,皆出于对官家之崇敬。尊号虽为虚名,却可激百官之志,振百姓之心,并非全然无用。”

阅读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