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热血时代

重生之热血时代

第一百八十五章 草台班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你是闻欣?”戎瑞一下子就认出了一年前的那个挂着美丽大辫子的姑娘。

“是我,学长。”看得出,闻欣十分高兴。“真想不到真的能在延安遇到学长。”

“是啊,都快有一年的时间没见到你了。”戎瑞也很高兴。“咦,你不是……那条大辫子呢?”

“咯咯,学长还记得呀,从北平出来的时候就剪掉了。”闻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发。

“噢,怪可惜的,挺漂亮的大辫子。”戎瑞愣了一下,惋惜地说道。

“闻欣,你跟戎瑞同志认识?”见到两人兴奋的样子,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员问道。

“当然认识啦,麦子文,戎瑞同志是我清华大学的学长,他呀,还是我们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呢,咯咯!”闻欣得意地对高度近视的学员说。“这次来到延安,想不到戎学长业已经在抗大学习了,还是联欢会的组办小组长。”

“戎学长能得到闻大小姐的推崇,想必一定是才华横溢咯。”高度近视的麦子文笑了。

“当然啦,我们戎瑞学长当年可是清华大学的风云人物呢……”闻欣还要替戎瑞吹下去。

“在座的同志们都是罗副校长推荐来的大才,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戎瑞打断了闻欣的话,自己的事情毕竟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大家刚才都已经知道了,我就是戎瑞,来延安之前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蒙军校校务部的委托,作为本次春节联欢晚会的组办小组长。同志们,咱们这个草台班子当中,有几位是咱们军校的教员。还有的同志年纪比我大一些,我看大家都叫我地名字好了,呵呵!”

组办小组的人不多,除了戎瑞认识学妹的闻欣之外,其他的人都还不认识。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麦子文也是从北平来的,他原来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斯斯文文地军校教员名叫项牧同,他原来是红星报的编辑。现在在军校负责教授文化课。不过,大家都没看出这位“橡木桶”教员竟是从法国巴黎留学回来的。跟闻欣一样年轻的女学员名叫李丽娟,她原来在天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就读。一边一言不发的老者,戎瑞原以为是军校的教员,哪知道他也是刚刚报到地学员,竟还只有四十多岁。这让戎瑞大感意外。不过。令戎瑞高兴地是。这位高博先生居然是上海星光演绎剧社地编导。加上戎瑞自己,窑洞内的这六个人就是这次春节联欢晚会地组办小组成员了。

“这样吧。在讨论筹办工作之前,我先把抗大校务部关于组织这次联欢会的精神传达一下,这将是我们筹办工作的指导思想。”戎瑞见大家都不说话,便笑了笑说。“校务部的精神很简单,欢乐、团结、俭朴,并且要切合当前的抗日形势。”

“完了?”麦子文愣了一下。

“对,就这么简单。”戎瑞对他点点头。

“我还以为校务部已经有具体的安排了呢。看来这次联欢会是要我们自己起炉子上灶呀。”麦子文笑了起来。

“麦子说得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戎瑞也笑着说。“倒不是咱们红军没搞过大型联欢会地经验,可惜能做这些工作地同志不是在长征路上牺牲了。就是分散在各个部队,一时之间也很难在组织起来。”

“戎组长说得一点没错,长征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呀。”“橡木桶”点点头,开口说道。“就像我们红星报,在苏区地时候,我们还有比较完整的采编人员,可到了陕北,连我在内也只剩下不到四个人了……”

“老项……”看到“橡木桶”难过的样子,戎瑞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安慰的话才好。

“我没事,戎组长,我只是有些难过而已,呵呵,革命嘛,没有牺牲怎么可能。”“橡木桶”摇摇头,话语虽轻松,眼睛里面却已经湿润了起来。“我们从江西苏区出发的时候,我们红星报有位小编辑,他才十五岁,很有天赋,可惜没能活下来……不说了,呵呵,不说了,说起来叫人难过。戎组长,大家还是抓紧时间讨论一下联欢会的事情吧。咱们把联欢搞好了,也让同志们高兴高兴,难得过个年嘛,呵呵!”

“老项,长征的故事你一定要给我们讲讲,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一定非常令人感动的。”麦子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的眼睛不知何时也红了。

“麦子说得对,老项,你一定好好给我们讲讲。”闻欣是学新闻的,自然对长征的事情更是感兴趣。

“同志们,我看老项应该把他长征过程中的故事写出来,给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看我们红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将来也可以教育我们的后代。”看着闻欣和“橡木桶”,戎瑞不禁想起了在火车上结识的斯诺,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红军和长征的故事应该差不多该问世了吧。

戎瑞的意见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橡木桶”也点点头,便是一定把自己的长征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一写出来。在安慰了一番“橡木桶”之后,大家这才把注意力转到了正题上来。

“我看,校务部这次接过年的机会组织联欢会一定有深刻的用意在里面。”麦子文到底是学哲学的,什么事情都要往深刻的角度去考虑。

“呵呵,麦子,你这个哲学家倒是说说看,后什么深刻的用意呀?”闻欣很认真地拿出了纸笔,看来,她很认可对麦子文的麦子这个称呼。

“刚才戎瑞学长叫我麦子,你也叫我麦子,嗯,很有黄土地的气息。呵呵。好,我喜欢,这个称呼我收下来了。”麦子文笑着说道。“我是这么看的,给大家做个参考,说得不好,大家不要笑话哟。”

“得了,你快说吧。不要犯酸气了。”闻欣对麦子文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把大家都惹笑了起来。

“好好,闻大记者同志,我老实交代就是了。”麦子文对闻欣做了个鬼脸。“刚才呀,我注意到校务部的指示精神当中有两点非常重要,欢乐和结合当前的抗日局势。领导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呢。我是这么认为地。呵呵。说得不好。咳!红军刚刚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队伍的牺牲肯定非常大。刚才老项也说了一些,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大凡在这种时刻,同志们的心中一定交织着胜利与悲痛矛盾心情,这符合常理。另一方面,现在日寇对我华北虎视眈眈,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面对日寇的铁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奋起抗战。所以,我总结了一下。在这两个大背景之下,我们革命者应该收拾悲痛地心情,奋起抗战,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把日寇从中华大地上赶出去!……”

麦子文的意见使得大家频频点头,最后纷纷鼓掌起来,这位麦子到底是学哲学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总结出这些来,水平还真不是盖的。

“呵呵,谢谢大家,一点小见识而已,嘿嘿!”麦子文脸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行啊,麦子,到底是哲学家呀!”闻欣冲麦子文一竖大拇指。

“好,我们大哲学家麦子同志总结的就当是我们这次春节联欢会地主题思想,大家觉得怎么样?”戎瑞高兴地一拍大腿。

“行!”

“没问题!”

“我支持,就这么定了!”

“同志们,由于上级交给我们地时间不多,为了节省时间,我利用下午地时间起草了一份这次春节联欢晚会的大纲,请大家审阅一下,看看有什么补充或者修正地意见。”戎瑞看大家的气氛渐渐地热烈了起来,就把刚刚写完的联欢会大纲拿了出来,交给闻欣。“来,闻欣,你来给大家念念。学长有令,闻欣自然责无旁贷,从戎瑞手里接过了那份联欢晚会的大纲。戎瑞的大纲分为好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晚会的主题思想,他设计的主题思想居然和麦子文不谋而合。第二部分是联欢晚会地结构设计,包括开场、承接、高潮和大联欢四个阶段,其中演出时间掌握在三个半小时左右。从晚上八点半开始,先安排一个开场歌舞节目,然后是领导致词,接着正式开始演出。高潮阶段安排在接近午夜地时间,十二点整,由全体与会人员齐声倒计时,欢庆进入崭新的一年,最后是大联欢地篝火集体舞。第三部分,是关于联欢晚会的一些设想和安排,比如晚会的主持人、旗帜、横幅、灯光、孔明灯、焰火、篝火,另外还有参加演出人员的纪念品等等。

还没出言的高博看了戎瑞一眼,他对这份设计大纲还是非常赞赏的,如果刚才不是听说荣瑞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还以为戎瑞一定是专业搞演出的的呢。高博只有四十多岁,只不过因为他的白头发多了点,看起来像个老者而已。

“高老师,您是专业人员,还请您多多提宝贵意见呀。”戎瑞笑着对白头发的高博说道。

“呵呵,不敢!”高博见戎瑞提到了他,也就不再吝啬自己的话语了。“除了老项是抗大的教员之外,大家都是抗大学员,我看就不必客套了,大家叫我高博或着老高就可以了。戎瑞组长的这份设计大纲我看很好,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各方面都比较面面俱到。既然戎瑞组长问我,我就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好了。既然是联欢会演出,最重要的除了演员和节目之外,自然是舞台和灯光了。我来延安也有半个月了,我发现咱们好像没有电呀,这灯光的问题怎么解决。舞台方面,放在军校操场的检阅台上是完全可以的,那个台子我看了,足够了。不过。需要还重新搭建一下才能够符合演出的需要。”

对于高博的意见,戎瑞是认真考虑过地。他看了看大家,微微一笑,拿出了一份设计图放在了炕上的小桌子上。按照戎瑞的设计,检阅台将被重新搭建过。舞台的背景由布幔构成,背景正中央将悬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大幅画像,画像的上方是大幅的“延安春节联欢晚会”字样。舞台地所有两边还将悬挂一副春联。上联是“革命洪流汇四海拳拳仁人志”,下联是“抗日烽火合五湖款款报国心”。乐队安排在舞台的左边,右边是主持人、演员等上台的地方。在操场上,还特意设置了五堆大型篝火,这是为最后大联欢准备的。舞台的前面几排是党政军首长的座席,很简单。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就是了。唯一地优待就是每人一杯茶水一堆花生瓜子之类。别地就没有了。中间篝火堆旁地位置是专为抗大学员们准备的,各部队各部门和老百姓则分别在其他四堆篝火旁边。除了首长们。其他人地座位都是木板架石块搭设的座位。五堆篝火形成了一个五星的形状,寓意不错。相互之间还特意设了一米左右的通道,从戎瑞画的设计简图上看起来井然有序,既便于参加晚会的人员进场散场,又便于参加演出的同志们上下场。

窑洞里面地众人积极地讨论起来,对戎瑞地设计作了许多有益的补充地修改,这其中来自天津高等师范音乐系的李丽娟和上海星光剧社的编导高博两人出了大力。他们两个毕竟都是专业搞文艺的。闻欣还提出。要组织人手从山上采摘一些野花装点一下会场,这会让现场的气氛更热烈一些。由于演出的节目暂时还没有报上来。组办小组的人只好自己先组织了一些节目。李丽娟当仁不让是要表演唱的,戎瑞还特意加上了柯沫兰,他对柯沫兰的歌喉印象太深刻了。麦子文为自己报了一个诗歌朗诵的节目,朗诵的是普希金的诗。“橡木桶”项牧同教员和高博两人不知何时已经勾搭上了,两人合计说要搞一出小话剧,他们说要在除息之前排练完毕,保证不误事。另外,戎瑞还给了“橡木桶”一个任务,他和各部队人头熟,让他到各部队发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好节目。总之,戎瑞没有为自己安排什么演出任务,好在大家基本上不知道戎瑞唱得一手好歌的事情。舞台和会场布置等等的事情,别人也插不上手,自然是戎瑞和高博的事情了。好在罗瑞卿副校长已经答应派学员帮忙,倒是不缺人手。和额奇纳骑兵共四百五十七人,于二月四日秘密控制高仁黄河渡口,当夜顺利渡过黄河。五日清晨,我部以阵亡一人、伤五人的代价歼灭通伏堡、洪广营之敌共约一百二十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目前,我部已于昨日夜抵达苏峪口,并歼灭守军两个排,打开了西向通道。红箭大队长毛勇、政委崔凯克,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六日凌晨。

看着桌上的电报副本,戎瑞对红箭大队的进展是不满意的。虽说红箭大队的伤亡很小,但是,对戎瑞来说,每一名特战队员都是一笔财富,损失一个都是他不能忍受的。而且,戎瑞认为红箭大队的行动还不够迅速,比他的预计整整延迟了半天时间。要知道每延迟一刻,都可能意味着多一名西征军的红军干部战士要倒下去,这怎么能不让戎瑞心急如火呢。除了时间问题之外,戎瑞倒并太不担心马鸿逵的部队,红箭大队通过的那一带地区,马鸿逵的部队和村镇很少,便于部队的隐蔽通过。再说,那一带经常有蒙古族牧民出没,有了苏赫巴鲁率领的额奇纳骑兵协助,只要工作到位,保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西征红军部队的情况明显不妙,虽然中央已经向蒋介石提出了严正的抗议,但掰着手指头都可以想象得到,蒋介石是不可能下令马步芳放弃追缴红军部队的,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这几天,南京方面故意拖延双方的谈判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蒋介石的意图是拖时间,他要坐看西征红军的覆灭。尽管中央和总参谋部心急如焚,可是筹码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再加上西征部队的电台根本就联系不上,首长们也都只能干瞪眼一筹莫展。针对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再加上“回家”救援行动极为秘密,党和红军内部救援西征军部队的呼声极为高涨。为了平息党内和红军高层的意见,中央很可能真的要组织一支援西军团。想到这里,戎瑞的眉头就再也舒展不开来。

DT07电台的位置已经锁定,老虎也已经被三处紧紧地监控了起来。从九号实验室破译的老虎电文来看,迷惑敌人的动作起到了作用,这让戎瑞稍稍放心了一些。与此同时,东边的军情也不容乐观,天知道蒋介石和何应钦是不是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向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发动军事进攻。自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以来,主战的少壮派和主和老将们之间矛盾重重,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的内部正如张学良将军自己预测的那样已经处在极大的混乱之中。尽管在西安的周副主席和中共代表团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极力维护三方一体的联盟体制,但这种松散体制的解体看起来已经不可避免。这种情况原本就在戎瑞的预料之中,自从西安回来之后,他已经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现状的分析报告,明确指出了这种后果。

库仑到西安已经好些天了,不知道他那里的工作进展如何,或许只能听天由命了,能保住多少就保多少东北军部队吧。戎瑞对库仑的说服工作并不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库仑在东北军中的地位虽高,但影响力却很有限。

阅读重生之热血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