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国色天香

大唐之国色天香

番外 小李筒子其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番外小李筒子其人

我常常在想:李世民,这个开创了中华古国最辉煌最灿烂的盛世大唐的男人,我们最伟大最出色的祖先之一……

这样的一个男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会是一个“循规蹈矩”满口“礼仪廉耻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朋友们吧:

文臣,武将,土匪,绿林好汉,甚至突厥王子,混混,乱臣贼子……

这几乎是最奇特的组合了吧。

一个能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到一起的人,一个能和这些人物打成一片的人,一个能将这些毫无共同语言的人团结到一切并且发挥出惊人力量的人―――

你能想象他是一个畏首畏尾的木讷书呆子么?

即使他后来真的很威严,英明,深沉……

但,惟有激情澎湃,开化,豪爽,不拘小节,义干云天的热血男儿,才能和这样一个千古英雄相匹配不是么?

他一出生就是英明睿智的天才么?

不。

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

他一定也从青涩,懵懂,无知,一路跋涉而走向伟岸成熟。

那些成长的烦恼,那些感情的沉浮,那些得失的悲喜……一定都曾深刻的扰乱过他的心。

没有人可以从这些蜕变中幸免,否则他将无法成长。

我们最伟大的君王,他应该比凡人更敏感地体味到了这些疼痛与苦难,所以才会如此深邃而睿智。

他的众多女人中,最光芒万丈的女人非长孙皇后莫数了

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多,没错;

长孙皇后与太宗合葬,也没错――

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

长孙皇后原本就是世民的结发妻子,与他同床共枕的次数多,生养子嗣多,然后夫妻合葬……

这一切再合情合理不过了,还有比这更正常的事情吗?

李世民心里究竟爱谁?

看来,只能将他挖出来,问个清楚了。

可惜挖他出来,哪怕严刑拷打,他也未必会说。

他会把偷偷藏在心里的那个人说出来么?

他的心里究竟最爱谁?

这恐怕只有小李筒子自己清楚了。

换句话:

假如你是小李筒子,你会爱谁?

男人啊,

真是可爱又可恨的动物。

他在位以来一直空缺的“淑妃”,

他时常念叨的“恪儿英果类我”,

他纵容连他自己都说“禽兽不如”的六皇子――谙,

他在贞观四年接回年六十多岁的前朝萧皇后,有人说李世民这是贪图美色。

试问,他会爱上一个六十多的老奶奶么?

(按史书载萧后的第二个儿子齐王杨暕死于隋大业14年(公元618年),终年34岁。隋炀帝也是此时死的,他终年50岁。那么萧后的年龄至少也快有五十岁了。等到了唐贞观4年(公元630年)被唐太宗接回长安的时候,萧后也应该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十八年后,萧后在唐宫结束多舛的命运,其弟萧瑀跟萧后是同年去世,终年74岁,她肯定不会小于这个岁数了。)

萧后死后,她是以皇后的规模,与隋炀帝合葬在江都的。

倘若是贪恋美色,会有如此待遇吗?

千古名君唐太宗是禽兽不如、亵渎非礼长辈、没有人性的浪荡子么?

他很缺女人么?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个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

因为萧后是某人的生母,他所爱的那个女子的生母,他才会如此。

再说说:恪,愔。

愔yin〈形〉(1)(形声。从心,音声。双音词“愔愔”。本义:安静和悦的样子)同本义[quietandamiable]愔愔琴德,不可测兮。——嵇康《琴赋》(2)又如:愔愔(幽深的样子;悄寂的样子);愔翳(深静的样

《孔子庙碑》恪,恭也。——《字林》严威俨恪。——《礼记-祭义》又如:恪忠(恭敬忠诚);恪恭(恭敬,恭谨);恪虔(恭敬虔诚);恪敬(谨慎,恭敬)庄严

有人说,唐太宗这是在告戒杨妃“安静,恪敬卑谦”。

但凡父母为子女取名,无一不是寄托对子女的期望与叮咛。

又怎会以此来告戒子女的母亲?

这分明是唐太宗对自己儿子的叮嘱。

一个与自己骨肉兄弟相残而得来皇位的睿智男人,难道不会想到日后,自己的儿子必然会“重蹈覆辙”吗?

更何况,他是李世民。

答案也是必然的,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而且一开始就已经考虑到了。

李世民会怎样保护自己的儿子呢?

隐藏,低调,低调,再低调……这是皇宫生存法则。

一开始风头最健的人,下场也必然最惨,尤其在帝王家。

淑妃为什么一直空缺到太宗驾崩?

也许,这和杨妃在诞下六皇子之后再没有生育子嗣并且她最终没有陪葬昭陵,是同一个答案。

就好象结婚证上,你的爱人,却不一定是你最爱的那个人。

我们连自己爱人的真心,都无法确定,更何况李世民这样一个千年前的古人了呢?

这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阅读大唐之国色天香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