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成长之路:醉生梦死

校园成长之路:醉生梦死

八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首先,在记载坑儒事件的文字中具体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方士。侯生和韩众,ha国出身的方士。徐市,就是徐福,齐国出身的方士。卢生,燕国出身的方士。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他们号称能为秦始皇求得长生不老之药,骗取的秦始皇很多金银钱财,但大多却一去不复返,或者编造各种理由继续糊弄秦始皇,最终引发了秦始皇的怒气,当然地也就成了坑儒事件的打击对象。

但是书中记载,当秦始皇大怒时,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方术士”,就是方士。“文学”,就是文学之士,可以泛称博学善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称儒学之士。不过,这里提到的文学,没有一个有真名实姓,都是含含混混,一笔带过的。

进而,到了这段文字的下半段,文学方术士被变更成了“诸生”。诸的意义是多,生的意义是学生,诸生的字面意义,是多位学生,后来往往用来指学习经书的儒生。以“诸生”取代“文学方术士”,淡化了方士,强化了儒生,当然,这种浓淡之间的人为涂抹,毕竟还是有些偷偷摸摸,是在隐晦处进行的。

第二个疑点是扶苏劝谏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紧接着这段纪事的,是公子扶苏登场劝谏秦始皇不要重罚儒生的纪事。这段纪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这段纪事说,于是益发征调罪人徙边。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道:“如今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的百姓尚未归附,诸生都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人,如今父皇以重法惩处他们,儿臣担心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秦始皇怒气上来,派遣扶苏到上郡蒙恬军中去作监军。

非常明显,这段纪事是作为有关坑儒事件的一条重要补充而添加上去的。按照常理讲,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扶苏劝谏秦始皇,话当从方士求药开始,奇怪的是他没有提及这些,而是突如其来地扯到诸生,而且,他话里的诸生,意义变得非常明确了,就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儒生。看得出来,扶苏这句话明显是一句掐头去尾,有意图地剪裁历史的话。这句话不像是为了劝谏秦始皇而说的,倒像是为说明诸生就是儒生而说的。如果没有这条添加的说明,秦始皇坑埋儒生这件事情就站不住脚。

第三个疑点就是处刑奇怪。根据秦始皇怒气中口述的罪名,他们将被定以“妖言”的罪名,处以腰斩之刑。从记载的结果来看,他们是被活埋处死的。然而,根据我们已经了解得比较多的秦汉法律,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法律文书来看,死刑没有活埋处死的律文和案例。在秦汉历史上,活埋处死,仅仅出现在残酷的战争中,而且,往往是作为受到谴责的暴行被记载下来的。有名的比如,秦国大将白起活埋赵国四十万战俘,项羽活埋秦国二十万降卒。由此看来,这段文字记述编造的成为很大,而且编造这段故事的人对于法律不太专业,留下了明显作伪的马脚。

所以,“焚书坑儒”也许就是一个后人夸大或者你扭曲了的历史谎言。为何要编造这样的谎言呢?无非是想表达秦始皇的残暴以及儒生的重要性。为什么秦始皇要坑杀儒生,自然就是了儒生以天下为己任,是反抗暴秦的主要力量,所以秦始皇才要这么残忍的对付他们。秦始皇越残暴说明他们越重要,他们越重要又越能体现秦始皇的残暴。否则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难道要说主要是因为他心慈手软,放任六国贵族后裔吗?如果说反秦义军风起是因为“天下苦秦久矣”,那秦国本土的老百姓岂不应该是受苦最久的,最应该起来反秦吗?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秦国本土百姓没有过任何反秦行为。

当小墨知道这些后,当考试卷子上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时,小墨自然觉得平日里老师讲的太简单了,甚至是掩盖了历史事实,而自己有责任揭示出这历史真相。可小墨的长篇大论,最终换来的只是老师看在他写了那么多字份上的辛苦分。

阅读校园成长之路:醉生梦死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