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第138章 戢而时动车入弘农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雨渐渐停了, 新燕飞去。道旁树下,躲雨的农人结束闲谈,扛起锄头, 回到田间劳作。马蹄踏地由远及近, 寥寥几个行人闻自觉往路边避让, 目送十数骑向城中驰去。

“禀主簿!荀太守已至城外。”

弘农郡, 州府中正忙碌的众书佐闻讯, 颇有默契地望向了被留下主事的上司, 见主簿着履佩剑出门,便有人议。

“荀太守?”

“是新任河东太守?”

“今新诣州府, 舍荀元衡其谁?”

“曹公这一纸调令, 真令人费解。”好事八卦道,“王邑久居河东太守任,根基可谓深固。易地而处, 我亦肯轻易入朝,而将实位拱手让人。”

众人深以,朝中光鲜, 那是多年以前。君见如今的许都朝廷, 半朝老朽,入朝任职多是赋闲养老。州府内每年照常举孝廉, 司徒府、司空府也常有征辟,而上到将军太守, 下至庶族士人, 很少有动身去许都赴任的。

作天子亲任的河东太守, 王邑自肯应征入朝。

“王邑留任之事,河东卫、范君往返州郡,请见司隶, 厌其烦。朝廷诏令已下,自无转圜余地。”

“王府君已离郡赴许?”

“也。司隶几番催促,王邑留任无望,据闻前愤而去。”说到此,有人叹道,“如今匈奴作『乱』平阳,并州虎视眈眈,可以借王邑之力举河东相抗……”

“唉。“

“王邑一走,临阵换将,新太守虽豫州名士,恐怕仍难以服众。”

州府当中的议,出城相迎的主簿自知情。

弘农城外,道旁杨柳依依,青枝低垂。长吏望见了远处的人马与鲜明的旗帜,扬鞭策马,加快了行速。

初见这位新任的河东太守,主簿有些惊讶,一是惊讶此君上任带的部曲如此之多,是荀君的相比预想的年轻。当世名士皆重威仪,以须髯丰长美,蓄须的名士倒是少见。

“府君久等。”主簿下马作揖道,“京兆贾洪,奉钟司隶之命,迎君入界。”

从浚仪西行,入函谷关,到达司隶校尉临时治所弘农郡,马停蹄奔波跋涉半个月,荀忻此刻只想入城休息,而在这之前免了一番客套。

他和眼前的这位司隶校尉属吏互相行礼,互通表字后,便向他介绍远处牵马而立的戎装将军,“此安邑典农校尉,赵将军。”

安邑是河东的郡治所在,此地的典农校尉即负责整个河东郡的屯田事宜。

田官直接由曹『操』任命,并隶属于州郡,是以州府有与屯田官对接的义务。

但荀忻觉得他说完这句话,州主簿看赵云的眼神突变得有些热切,仿佛见到多年未见的旧相识,充满了希冀。

“贾君?”

见荀元衡蹙眉相问,主簿这才意识到自己喜形于『色』,收敛了神情,忙道,“府君有所知,五前匈奴单于呼厨泉公反叛,攻占平阳县城。司隶惊闻此讯,当即率军驰往,只是贼虏狡猾,贼众我寡,暂时围之未拔。”

“赵将军麾下严整,精骑千数,平阳隶于河东境内……”

荀忻下意识与赵云对视了一眼,他明白了,此人眼馋子龙将军的兵马。

虽知道匈奴迟早会反,想到会撞上他赴任之时。若非钟元常坐镇司隶,只怕他这个河东太守还未上任,属县就了大半。

“……军情如火,洪斗胆请将军驰援司隶。”

主簿说罢,赵云像是思考了片刻,答道,“钟司隶朝廷平『乱』,云但有余力,义容辞。”

“将军真是……真是……”贾主簿一辈子文质彬彬,一次遇到这般通情达理好说话的将军,激动地还想再说点什么,荀忻已踩镫上马,“贾君必多言,我等知轻重缓急。明入河东,州府可遣向导,引子龙将军北上增援钟司隶。”

“多谢,多谢府君与赵将军!”

“诸君请随我入城。”

弘农郡与河东郡仅一水之隔,北渡黄河便进入河东郡境内,向北可直达河东郡治安邑。

如若出意外,明早出发,傍晚能到安邑的太守府夜宿。

州府吏舍内,侍奉完尊客盥洗,侍女们捧着盥洗器皿趋步后退,举止如游鱼般柔美流畅,房门被轻轻掩上。

荀忻好久见此等阵仗,竟有些适应。斜对木架上摆的铜镜磨得极亮,照物清晰,几乎跟水银镜太大别。他盘腿坐在矮塌上,背贴着墙,几案上叠着几卷竹简,拿起一卷,开时能闻到淡淡的枫脂香气。

辨识竹简上字迹,荀忻发现他看懂,看起来像那种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大概是钟繇知从哪里抄下来的古字。

赵云跪坐在坐席上,尝了案上漆盘里的糕点,问道,“元衡家中起居,也是这番场景?”

“嗯?”还在琢磨古字的荀忻愣神,反应过来赵云指的是方才十几名侍女侍奉的阵势,摇头笑了笑,合卷放回原位。

荀氏世居的高阳里原名“西豪里”,作与钟氏齐名的颍川望族,确实拥有足以与名望相称的资财。但十指有长短,当年又多疾疫,年幼丧父的孤儿处境能好到哪去?荀忻继承了父亲一生积蓄的资产,与同样少孤的族人相比而言,他的处境并算太难。比如钱买书去书肆抄书的荀悦,和年少寄人篱下生活的荀攸。

“子龙将军。”荀忻很喜欢这样称呼赵云,每次这样叫人时往往会眼带一点笑意。“士族之中亦有人家徒四壁。饶是我伯父家中,侍从止有十数而已。”

他话锋一转,“锦衣玉食肤脆骨柔,『乱』世之中,安能幸存?”

他若是皮糙肉厚,那等及华佗医治,早被冀州劲弩送走了。

“云亦喜奢侈。”赵云轻说道。他量着舍内的摆设,入目所及皆是必要与浪费。

“司隶府中主簿似是心思单纯之人。”

“确实如此。”荀忻随口赞同,“像是治学的儒师。”文吏出身大多精于察言观『色』,会看出他乐意在城外叙话。

“此盘味美。”依次尝了案上几份糕点,荀忻食指在绘有祥云纹的漆盘上轻轻叩了叩,觉得这一碟的甜度最适中。

赵云正伸手待拿点心,敲门从外传来,是那位贾主簿的音,“府君与赵君在否?”

荀忻开门,果是贾主簿,他侧身请人进来,见此人有急『色』,于是问道,“贾君,有何变故?”

主簿贾洪拉着袖角入座,一副心神宁的模样,拱手道,“府君,我明自陕津渡河之事,着人安排渡船,谁料方才得郡吏报……”

“卫固、范先率兵数千,阻绝津渡,以请留旧太守之名抵抗朝廷任命。”

“卫、范是何人?”赵云问道。

“皆河东郡吏。”主簿叹气道,“事已至此,驰援司隶之事只能作罢,府君还需借赵将军之力扫平『奸』逆。”

“除陕津之外,别无其他渡口?”

“沿河向西,尚有两大津渡,观卫固等人已有反叛之举……”主簿犯愁,这是渡口的事吗?渡河之后,荀元衡若单枪匹马,如何与拥兵数千的卫固相抗?

“赵君兵马尚且足,府君可即刻修书与河南尹,请夏侯元让将军拨兵增援。”

“待大军抵境,自可扫清寰宇。”

荀忻微微摇头,他来的时候闻荆州刘表寇南阳,夏侯元让已前去荆州平『乱』,两地虽只相隔六百里,但坐等大军抵达,河东战局变数未知。

远水救近火。

何况大军抵境,卫固等人难道会束手待毙?攻防之战又将死伤无数。他很难联想到官渡战场之下埋葬的累累白骨与死尸腐烂时的恶臭。

太守赴任,先杀吏民,与强盗何异?

“我意,子龙将军仍旧驰援钟司隶。”权衡清楚利弊,荀忻说道。

“府君等候夏侯将军来援?”主簿问他。

“我一人前往安邑。”

“可!”

荀忻顿了顿,斟酌道,“若待夏侯将军大军抵境,卫固等必胁民守城,大军胜,残我一郡之民;胜,徒损威望,引群宵响应,河东『乱』启,局再可收拾。”

“兵,戢而时动,得已而用之。未到得已之时,宜以计谋图之。”

“卫固等人借请留王邑之名拥兵自守,敢明叛,于王命纲常仍存畏惧之心,未必敢害太守负弑君之名。”

“再,钟司隶陈兵于平阳,虎踞其北,足以威慑卫、范。”

“万全计,君与云同行。”赵云断道,“该先诣郡。”

贾主簿额上浮起两道横纹,苦口婆心相劝,“府君宽仁爱民之心洪知矣。君子立于危墙之下,纵以夏侯将军援,府君理当与赵将军同行。孤身独行,其险可知。”

荀忻还是摇头,“若与子龙将军同行,卫固等必畏惧而拒我入境;若所带兵少,则无用而『露』怯。”

“还请贾君我等募可靠之人向导,明荀忻单车入郡。”他起身向两人长揖,已下定决心。

对上了荀元衡明坚定的目光,赵云咽下想要劝说的话,有再劝。以这些时他积累起来的对荀忻的了解,此人决定的事情便心如匪石,可改。

“君仁而有勇,古之君子,吾今得见矣!”贾主簿起身慨叹着回揖,应了句诺。

“舍中有一少年儒生,正欲往安邑拜访名师,此生常往来三河,以善识途人称道,可府君向导。”

阅读[三国]谋士求生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