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较量

隐形的较量

第55章居安思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深秋的夜晚,落叶随风起舞,大街上行人稀落,显得格外的萧条。一阵劲风掠过,残枝落叶打在车顶噼啪作响……转眼间,江波到金城已是第六个年头了。

见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纯好的银木儿枣子在电饭锅里。”他笑了笑,便打了一碗,边吃边走到了卧室,随手拿了一本《松沪会战备忘录――通讯稿》翻阅了起来。

也许是天意巧合,记载的时间正好是75年前的今天――1937年10月28日。眼前的一幕,惊天地,泣鬼神,令我中华儿女无不糠慨激昂,荡气回肠……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1937年10月28日,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参加淞沪会战的所有中国军队都已撤离,只剩下四百多国军守着这座仓库,作为上海最后的堡垒,已经和攻占上海的日本人激战了一天一夜,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锋,战斗愈发惨烈。

胶着时刻,一队十几个鬼子随身带着炸药包,把一块厚钢板托举在头上挡子弹,向四行仓库的底楼突进。很明显,一旦让他们突到楼底,立即就会爆破墙体,打开攻占仓库的突破口。

一时之间,中国守军的机枪、手榴弹雨点一般朝着“钢板阵”招呼过去,但是钢板太厚,子弹和手榴弹的火力都被“弹”开了。眼看着日军离楼底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仓库内一名机枪手突然离开了射击点,径直向他的长官走去,边走边麻利地从兜里掏出一团白布,塞到长官手中,一张嘴就是四川话:“给我妈!”旋即立正,敬了个军礼。

然后,转身拎起一捆手榴弹,绑在身上,拉了导火索,从窗口跳进了日军的“钢板阵”。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蓬血雾从炸裂的钢板中爆了出来,十几名鬼子,一网打尽。

这一幕,是电影《八佰》里的情节,而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个更惨烈。

时间回到真正的1937年,10月26日夜,上海四所银行联合营业所的仓库――四行仓库里人声鼎沸。

一名国军长官,腰杆笔挺,站在仓库中央下达着一道道命令:

“用沙包和粮食,把一楼所有门窗全部堵死!!”

“二楼以上窗口,堵死一半!留出地方扔手榴弹!”

“电源全部切断!防止鬼子用电线放火!”

士兵们马不停蹄地落实着长官的指令。很快,一切准备就绪。

“清点人数!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下来!”长官继续命令。

然后做起战前动员:“这个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可能,就是我们的坟墓。但是,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和敌人拼到底!听清楚没有?!”长官吼道。www.九九^九)xs(.co^m

“听清楚了!”所有士兵大声回应,呼声在仓库间激荡。

随后,所有人各就各位,静静等待着黎明那场残酷的厮杀。仔细看的话,他们的脸上,除了严肃,坚毅,无一例外全都透着一股悲壮。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场有死无生的战斗。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随着这场战斗,他们这支队伍连同长官一起,将被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知晓: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一营;副团长,谢晋元。

哪怕牺牲在眼前

开打之前,先交代一下战斗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8月13日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当时日本人叫嚣的口号是:“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为此,日本一共在上海投入了14个半最精锐的师团,还出动了一半以上的海军。

面对疯狗一样嚣张的日军,蒋介石也下了血本: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军展开激战。一度在局部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淞沪平原根本无险可守,日军又占据着海空的绝对优势,国军还是伤亡巨大,力有未逮,到10月末就败局已定。

淞沪会战日军攻占上海

10月26日,鉴于上海闸北地区抵抗日趋艰难,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

八十八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师,全德械装备,淞沪会战一开始就顶到了最前线。这次忍痛割爱,蒋介石是希望借此让全国各地的军阀看到中央军誓死抗日的决心;同时,因为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蒋介石也希望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但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对这个命令很不以为然,他提出既然是政治目的,没必要留那么多人。最后议定,就留一个团,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坚持7天。

但在最后撤离时,孙元良觉得一团兵力还是过多,决定只留下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一个加强营。并派五二四团副团长,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一线指挥战斗。

四行仓库

之所以选中四行仓库,一是因为它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最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日本坦克打不穿,易守难攻;二是地理位置特殊,紧靠苏州河边,河对岸就是英租界,河边还矗立着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

投鼠忌器之下,日军无法用重炮进攻。三是这里先前是第八十八师师部,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补给充足。

而留下的一营,确实曾是八十八师的主力加强营,满员时有800多人。但经过2个多月的会战,几乎伤亡殆尽,几次大补充后,也就还剩下400出头。这4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还有200是新兵,服役不到半年。

但不管老兵还是新兵,一营的战士全都是勇士,没有一个怕死的。

副团长谢晋元时年32岁,黄埔四期生,广东梅州市客家人,参加过北伐战争,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军人。接到留守命令时,全军已经大撤退,因为通讯设备被破坏,只联系上了一连和二连,这两个连立即赶往四行仓库。

三连、机枪排和一连三排已经跟随大部队退出了危险区,就要上火车撤到南京去。被传令兵追上后,这1个连又2个排的战士立即调头,全部回到如炼狱一般的闸北战场,没有一丝犹豫。

尽管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样的战斗,留下,就是十死无生。

最终,400多人都到达四行仓库,谢晋元将三个连分散到仓库内四面防守,烧毁了仓库周围房屋以扫清射界,还在外围埋设了炸药。

10月27日清晨,中日两军开始接触交火。

决战四天四夜

一开始,日军并不知道四行仓库留有武装力量,还以为国军都已撤退。于是就派了十几个侦察兵,打着膏药旗,大摇大摆地来接管阵地。

哪知,就在他们快要进入仓库的时候,突然从里面射出一连串子弹,猝不及防,瞬时倒下了好几个,剩下的慌忙撤退。一上午,鬼子没敢轻举妄动。

下午,摸清了情况,日军从三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开始一轮接一轮,大规模进攻。正如之前所料,日军对租界投鼠忌器,为免误伤,不敢动用飞机和重炮。

这样一来,双方的武器装备基本对等,国军居高临下占据了地利,又有楼下的地雷阵帮忙,以微小的伤亡打退了一连串进攻。

而此时,上海的普通民众已经沸腾了。

“还有一支军队没撤,留下来打鬼子!”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播,27日下午,苏州河岸边聚集了上万人。有外国商人,英国军人,最多的是上海市民。有的拿着望远镜,有的登上楼顶,全部密切关注着这场战斗。

10月28日,吸取前一天失败的教训,日军想出了“钢板阵”,打算先在仓库下方打开突破口,再由步兵强攻。而当时日军人数远多于仓库内的国军,被他们突进来就会出现一面倒的“屠杀”,于是,发生了开篇的一幕。

跟钢板阵同归于尽的勇士叫陈树生。四川人,战斗打响之前,他在一件白汗衫上给家乡的母亲写下了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这样的遗书,四行仓库里一共有298封。

陈树生的壮举,让苏州河对岸的民众们热泪盈眶,也热血沸腾。趁着日军进攻空挡,他们准备了3辆卡车,冒着极大的危险,将补给运送到四行仓库内,同时将10名伤员运走救治。

当晚,还有一件更让人振奋的事:女童子军杨慧敏将*裹在身上,冒死渡过苏州河,送到四行仓库里。

谢晋元接过国旗,对杨慧敏敬了一个军礼,杨慧敏问:“你们还有多少战士?”为壮声势,谢晋元回答:“八百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10月29日,四行仓库升起了*。刹那间,苏州河岸聚集的民众欢声雷动,泪流满面,举臂高呼:中国万岁!声音震动了整个租界。

而恶战还在继续。

10月30日,眼看着四行仓库久攻不下,还升起了国旗,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恼羞成怒,开始不顾租界死活,调集了37毫米口径平射炮猛轰四行仓库;同时完全不顾国际公法,向仓库内发射瓦斯弹。

但大炮和毒气也没能摧毁中国军队的意志,强攻一天,四行仓库岿然不动。

租界坐不住了。眼看着日军的攻击手段不断升级,怕殃及池鱼的英美方面开始出面调停,要求中国政府撤出谢晋元的部队。

当晚,谢晋元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再三表示“全营将士已准备与仓库共存亡”的谢晋元,在安排好阻击掩护后,含泪将自己的部队撤进了英租界。

一进英租界,谢晋元的部队就被缴械了。

原来,是日本人威胁租界,如果敢让谢晋元的部队离开,就立刻进入租界追击!

最终,迫于中国民众压力,租界没有把谢晋元的部队交给日本人,但也不敢放走他们,而是将他们关在租界内一块15亩大的地方,软禁起来。这一禁,就是4年。期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害死,死时年仅37岁。

四行仓库保卫战一役,谢晋元部400余人,面对武器兵力远超自己的日军,抱定必死,顽强战斗,坚守仓库四天,消灭日军200余人,摧毁日军坦克两辆,最终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淞沪会战中,像这样的胜利有很多,像这样的英雄也有很多。比如,“空中战魂”高志航。

这一回,我们的镜头从上海四行仓库转到杭州笕桥机场,时间再往前追两个半月:

高志航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二天,因为台风即将过境,整个长三角地区都笼罩在狂风暴雨中。

停在杭州湾附近的日本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下令,“在天气好转之前,暂停空袭”。他没想到,中国空军等的就是这个暴雨天。

早上7点,由笕桥航校教官组成的中国空军第35中队,在暴雨中升空,奉命对日军在上海的司令部、码头、仓库和舰船实行轰炸。

没过多久,随着一阵惊天巨响,日军设在公大纱厂内的军械库爆炸了。紧接着,汇山码头和吴淞口的日本军舰火海一片,还有一艘驱逐舰被击沉。

这轮攻击出其不意,激烈迅猛,等到长谷川清缓过神来,中国飞机已经返航了。

中国第一代空军

孱弱幼小的中国空军居然敢在大日本帝国的空军面前主动出击!醒过闷儿来的长谷川清恼羞成怒,咆哮不已。

倒不是长谷川清狂妄,当时中日两国的空军力量确实不在一个水平上。

截止1937年,日本陆军的作战飞机共有1156架,其中包含了300多架轰炸机;日本海军共拥有1045架飞机,其中舰载飞机也高达近300架。

同时日本还拥有大量的水上飞机母舰,专门方便水上作战时派遣飞机进行轰炸。而中国一共只有3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能参加战斗的也就200多架。

长谷川清当天就展开了报复。报复的目标之一,就是杭州笕桥机场,这里是笕桥中央航校所在地,是中国空军的摇篮,如果能摧毁笕桥机场,不仅可以缓解日本空军的压力,更能一举摧毁中国空军的士气。

8月14日下午,9架“九六式”轰炸机飞临笕桥机场上空。根据情报,那个时间中国空军的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中队,应该飞抵笕桥机场。

果不其然,日军赶到时,第四大队二十一中队9架飞机刚刚降落,其它两个中队还在空中盘旋。燃料不足,正是攻击的好时机。

笕桥机场的空袭警报拉响了。

危急时刻,得到警报的四大队队长高志航骑辆自行车奔了出来,一边打手势一边喊:“起飞!赶紧起飞!”在命令二十一中队起飞迎敌后,高志航自己也跳上了一架霍克–3型战斗机,带了两架僚机迎了上去。

这是抗战史上第一场空中遭遇战,用时只有半个小时。

一升空,高志航便在云层下发现了一架涂着迷彩色的“九六式”轰炸机,对方也发现了他,机枪马上伸了出来。

高志航眼疾手快,先是用机关枪摧毁了敌机的尾炮,然后从容跟进瞄准,精准击中了对方的主油箱,日机像一个火球一般,坠落在钱塘江畔。

与此同时,高志航的战友们也都大显身手,配合默契地展开了一场空中绞杀。

8月14日,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6架,自己一架未损,创下了6:0的辉煌战绩。

此一役,彻底打破了日本航空兵不可战胜的神话,震动了整个世界。国际各大报纸和通讯社详细报道了此次空战,国民政府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8月15日,不相信失败的日军从“加贺”号航母上起飞了16架轰炸机和29架战斗机,再次奔袭杭州。高志航率第四大队起飞迎敌,又打下日机3架(高志航本人击落2架)。那一天,中国空军第四、第五大队一共打下17架日本飞机。8月16日,又击落日机8架。

短短几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在他们认为“幼小孱弱”的中国空军面前,损失了一半最新式的“九六式”轰炸机,所有目标打击行动全部失败。

面对“大日本帝国巨大的耻辱”,木更津航空队联队长石井义大佐,剖腹自杀。

一时间,中国空军的威名传遍世界,高志航被称为“空中战魂”!

浙江《东南日报》1937年8月15日刊发的报道

但胜利只是暂时的,中日空军,无论是飞机性能还是数量,差距实在悬殊。更关键的是,日本自己拥有飞机制造和技术更新能力,飞机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而中国所有飞机都是从国外采购,打一架少一架。在最初的交手之后,中国飞行员每次驾机升空,往往要单挑对方10架甚至20架飞机。

这就注定了中国空军的这些小伙子们,无论再怎么骁勇善战,技术无敌,最后都只有一个结局:殉国。

翻开当年中国空军的花名册:乐以琴、刘粹刚、李桂丹、沈崇海、陈怀民……一批中国空军史上精英飞行员的名字,全都伴随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几乎没有一个活过1938年,几乎没有一个活过30岁。其中,也包括高志航。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些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不错的家世。很多人已娶妻生子,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无惧敌我悬殊,拿起武器,以死相搏,最后杀身成仁。

淞沪会战虽然失利了,但这些英雄们在战斗中面对强敌,表现出的英勇无畏,鼓舞着每一个陷落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绝不屈服,战斗到底!就像抗战初期那首传遍全国的歌曲《歌八百壮士》唱的那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中国不会亡!

这是抗战期间松沪会战的二段小插曲,面对山河破碎,英雄儿女不屈不挠,舍身卫国……历史的长河永不平静,魔咒般的没有超过一百年的太平!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

阅读隐形的较量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