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

无迹可寻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一次回到牛城,去朋友家作客,附近是曾经的老城区,我站在8楼往外看去,在栋栋高层之外,恍惚间才发觉,不远处,便是承载了我们5年纯粹时光的小学——可是有谁会矫情的想起那段稚嫩的时候呢,可我总是喜欢去寻找稚嫩岁月的痕迹,即使其修远兮。

北方小镇一旦到了冬天,飞鸟走兽就都被地底的温暖收藏,似乎风雪也没有了规律可言。

“今天轮到你们拿玉米芯了吧!”海兵质问我,“你的呢?”

要知道如果今天没有玉米芯,办公室的老师们取暖是一大问题。紧凑的小屋里的火炉添上玉米芯,便会热气腾腾。

“可我不能跑步回去拿吧……要不明天补上?”我请求道。

“那今天咋办呢?”

李智在后面站了起来:“我家就在后面,我回去拿吧!”我惊喜地回头望着他,可是瞟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却拒绝了,“来不及了,马上上课了。”

“没事儿,我跑得快。”李智憨憨的冲我笑着,起身便跑了出去。

我紧张的盯着表,时不时的往窗外眺望着,攥着笔帽,脱下了外套。同桌安慰着我,可我丝毫没有听进去,只是点点头。

赵老师比上课铃声来的还要早,我惶恐起来,眼珠乱动,心似乎要跳了出来,预想着她来问“今天怎么没有玉米芯”之类的问题。

在我印象里,此时的赵老师二三十岁的样子,一头卷发,中等身材,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温柔的话语中,透露着文人的优雅。至于我后来为何选择做老师,除了阴差阳错之外,也愈发觉得赵老师对于我写作和文学上的启蒙和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赵老师发现李智没有来,就趁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俯下身子去问班长海兵,我盯着他们的嘴唇,以及眉目之间的变化,直到赵老师继续讲课文为止,我才长呼一口气。

随着李智提着一袋子玉米芯站在门口,傻傻的憨憨的笑着,我才彻底转危为安。

第二天,母亲依旧把暖壶的热水倒进我喝剩的牛奶碗里,吹了吹,喝了一口,然后吹几下,抬起头说道:“赶紧把这袋牛奶带上,给人家,拿着门口的那个塑料袋,里面有玉米芯儿,去吧!”

我左手提着玉米芯儿,右手握着给李智的牛奶,坐上了校车,母亲朝我挥挥手。

来到学校,我把李智叫到楼道,偷偷的把母亲买的牛奶递给他,李智态度十分坚定,说这是他乐于助人的表现,没事儿的。

“你拿着吧,谢谢你啊!”

“真不用,今早上我已经喝过了,饱饱的!”李智眯起眼来,指着自己的肚子。

再三推脱下,我只好又把牛奶悄悄的塞到书包里,像是无事发生。

这天雪下越大,狂风摇摆着身子,似乎还要酝酿下一场大雪。

学校通知有征文比赛,争取都要拿奖。我特别喜欢写作,于是我兴奋的拿着神圣的参赛作文纸,举着给母亲看,说要写800字呢!要写好多字!我要写我的语文老师!

赵老师和我后来遇到的语文老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更喜欢让我们自由地去朗读,而不是死板的背诵知识点。甚至,每每读到深情处,她的热泪会从眼角流出几滴,转过身去,偷偷抹去,继续朗读着。

我在征文中写道:赵老师读文章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我们像一个个小粉丝,向她投向羡慕和崇拜的目光……她带给了我对文章的好奇和新鲜,也有对文章内容的向往和憧憬……

我拿着整齐的文字给母亲看,母亲先是对赵老师产生敬仰,然后才是夸我文字优美着呢,继续努力云云……可我觉得,我再三修改,修辞、景物描写、语言描写……我都用尽了,况且我的字也不算丑,好歹也得是个“金奖”,退而求其次,“银奖”也行!

“赵老师,那个征文什么时候公布结果呀?”我从未感到时光之慢,隔三岔五就去打听出结果的日子。

“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的!”赵老师俯下身子,冲我笑着。

纷纷扬扬的雪,下了几日,终于消停了会儿,这期间的打雪仗、堆雪人的活动,告一段落。更迭的是小雪,我们仰着头,张大嘴,似乎想要品尝本就平淡无味的雪花,抑或捧着一朵,观察到直至融化。

征文结果公布的日子,搞得还格外隆重,我们戴着红领巾,在广场下排好队。升旗、演讲、公布……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我站在最后一排,踮起脚,伸长脖颈,努力的往前面看去,我听到“优秀奖”获得者的名单时,长叹一口气,心想幸好没有我,我可是要获得金奖的!

“下面我宣布‘铜奖’获得者,他们是……”教导主任昂起头颅,自豪的读着名单,我心里却忽地矛盾起来——要是“铜奖”有我,那我也太悲伤了,竟然是“铜奖”;要是“铜奖”没我,那我不会连“优秀奖”都不是吧!

当主任读到梅子、孙哲、海兵、仁哥的名字的时候,心脏都快蹦出来了,正如之前母亲预料一般:“你能获奖就行,铜奖也不错啊!”我深知这是母亲鼓励我的话,不料主任大声喊出我的名字的时候,就真的是在“铜奖”名单里面,母亲一语成谶。

“铜奖”证书不同于其他的期中期末的奖状,是份A4纸大小的,上面写着我的名字、作文题目《如果我是一名老师》、颁奖单位……我小心翼翼的粘贴在我的荣誉墙上。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获奖,虽然比预期要低一些,但我依然保存着对语文、文字、作文的热爱。

牛城的这所小学,总是充满温暖与浪漫,现在回忆起那些浓墨重彩的故事,却显得好不真实……

李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不同于赵老师的优雅,李老师严慈相济的独特和一瘸一拐的动作,现在回忆起来,显得不那么真实;她总是温柔的称呼我们为“孩子们”,现在想起来,她离我们又不那么遥远。

三年级,临近期末考试,我的语数外学的还算可以——至少在母亲看来,算是没有太多错误,估计能够考个不错的分数。母亲常说的就是不要骄傲,我想之前的荣誉算不上是骄傲,只是想和她分享我的快乐和兴奋。

“咱们这周啊,就先学这些,也算是复习完了。但是啊,下周一就是期末考试了,有的孩子呢,还没有巩固好……”李老师拿着粉笔,放下课本,我们端正坐好,严肃的听着。

“咱们这样哈,周六周日呢,咱们如果有想要再加把劲,冲刺冲刺的,孩子们……咱们,咱们就去我家,我带着你们再复习!咋样?!”

李老师一瘸一拐的走下讲台,小心翼翼的补充道:“绝不强求,你们家里有别的安排的,就不用来了,纯自愿哈!”

然后,她充满期待,看着我们,我们像炸了锅一样讨论着,是否收费?要学多久?你去不去?

“好了,孩子们!想去的咱们举手。”李老师示范的举起胳膊来。

我们全班几乎全都举起了手,简直不可思议。

李老师脸上洋溢着温暖,双眼藏着深不可测的秘密和温柔,然后告诉了我们她家的位置,并且强调,

第二天七点来钟,母亲把我送到李老师说的位置,是离我家不远的邻村,到了村口,李老师一走一跛来迎着我们,寒暄几句,就指着她家的方向,“拐过弯去,第二家就是,去吧。”

我清晰的记得,那间朝西的大门,上面长了锈迹,李老师的爱人在门口等着我们,摸摸我的头,领着我们进去。院子不大不小,里面种着一颗石榴树,两间屋子都是普通农人家的样子,泛泛而已。我坐在院子里的其中一个马扎上,等着人齐。

约莫过了十几分钟,“孩子们”都陆陆续续的来了,见面之后,我们便释放天性,嬉闹起来。再过了有五六分钟,李老师也回来了,“孩子们,咱们不等了,来了得有一大半,可能有的离家远,有的有事儿,咱们开始复习哈!”

我们瞪大眼睛,迅速拿出课本和试卷,围在李老师旁边,听她讲题。

课间休息的时候,李老师的爱人端出一碗碗面条,“孩子们,大周末的,让你们起早了,来,孩子们,吃碗面条,咱们再学。”

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可是招架不住俩人的热情啊,我们大口地吸溜着面条,面面相觑,然后大快朵颐!

至于那天我们学了什么,做了几道题,期末考了多少分……我已然忘却。

牛城那所旧小学,今年要被改造成居民楼,我在朋友家吃完饭,溜达到了这,面对着这座废墟,我好像是个不速之客,又像是那个武陵人。转换了时空,后来再也没有人憨憨的替我拿玉米芯,再也没有老师出现在“铜奖”里,再也没吃过一碗温柔的面。

我匆匆离开,这里便像浓雪一样被狂风吹撒到人世间,蓦然回首时,竟无迹可寻。

阅读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tux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